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髂脛束綜合癥
自行車運動不算是一項沖擊力很強的運動(除非摔車),因此受傷的情況不太多見。但自行車手也有其他的困擾,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髂脛束綜合癥(ITBS).我們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如何避免這種癥狀。
那么究竟什么是髂脛束綜合癥(ITBS)呢?ITBS常見于長跑和自行車等運動員中間,主要癥狀就是膝蓋在運動后會出現(xiàn)酸疼。髂脛束起自髂嵴前份的外側緣,其上分為兩層,包裹闊筋膜張肌,并與之緊密結合不宜分離.下部的縱行纖維明顯增厚呈扁帶狀,后緣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續(xù).髂脛束下端附著于脛骨外側髁、腓骨頭和膝關節(jié)囊。髂脛束對于保護膝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跑步和自行車運動員。而由于這些運動動作的單一性和重復性,很容易造成磨損而引起發(fā)炎。
癥狀
一般情況下在膝蓋外側會感覺到刺痛感,或在膝蓋伸直彎曲時膝蓋外側股骨接頭處的疼痛感,一般可在膝蓋外側摸到韌帶的腫脹和痛點。在運動期間癥狀不一定會發(fā)作,但運動之后疼痛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改善方法
1. 調整車座的位置:車座太高會增加膝蓋的拉伸,過度刺激到髂脛束。車座太靠后,同樣也會過度拉伸髂脛束而造成損傷。比較簡單的判斷車座位置是否合適的標準是,當你的腳平放在6點鐘位置的時候,你的臀部沒有移動。不過如果你的腳非常大的話這種方法就不太適合。我們會在以后的文章繼續(xù)介紹這一點。
2. 腳的位置: 腳在踏板上的位置同樣非常的重要,不要太靠里也不要太靠外,比較理想的位置是,腳蹬完一周,腳跟和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如果你的車座高度沒有問題,但你仍然會感覺到膝蓋疼痛,那就要檢查一下你的卡板的位置了或者是鞋子的問題。
3. 齒輪選擇:造成膝蓋勞損的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齒輪太緊了。平地無風的狀況下最佳的踩踏頻率為每分鐘85轉,可以根據(jù)這個標準對你的齒輪進行調整。應對爬坡時,選擇讓你最省力的齒輪,這些都會對你環(huán)節(jié)膝蓋的損傷有提供很大的幫助。
4. 生理因素: 有些癥狀的出現(xiàn)是由于個別車手有長短腿、骨盆過于寬大、脛骨旋轉以及腿部柔韌性不夠等生理因素引起的。不過這點倒不必過于擔心,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些bike fit,姿勢調整,以及騎行方式的調整來加以矯正。不過需要首先請專家判斷準確判斷你的問題所在。
上面介紹的確定膝蓋位置的方法對于初級車手非常實用,隨著騎行經驗的增加,騎行風格的形成,你可以再做相應的調整。對于長距離騎行的車手以及山地車手來說,可以將車座向后移1cm的距離以獲取更多的力度。而對于沖刺車手則是像前移1公分,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加速。經驗豐富的車手會經常做調整,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相關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