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泡沫軸放松騎行后的酸痛肌肉?
在開篇之前,先做個小調查,你們在騎行前后會進行熱身和拉伸嗎?
本篇算是承接之前的《集齊4個按摩棒,讓你在家也能做“馬殺雞”》,來詳細說說騎行后如何用泡沫軸進行放松按摩。
首先,市售的泡沫軸一般是以下幾種:
1、普通聚乙烯泡沫軸(EPE)
最入門級的泡沫軸,價格較為便宜,重量比較輕(便于攜帶),很適合新手使用。但是比較容易損壞,而且因為密度低、硬度低、沒有凸點,因此刺激的作用并不大,想要達到深層次肌肉放松的朋友不推薦這款。
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軸
外觀和上面的EPE泡沫軸較為相似,但價格會稍微貴一些,如果去淘寶搜索泡沫軸,跳出來最多的就是這類泡沫軸;相比EPE,EVA的泡沫軸硬度要大些,密度也較高,因此耐用度和刺激力度也較EVA的會高一些。
3、狼牙棒泡沫軸
看著就很給力的一款泡沫軸,使用的時候絕對能感受到它深深的穿透感,但不推薦自己在家使用,因為它對力度的掌控和動作的要求比較高,推薦有經驗的人幫忙按摩,不然用得不好反而會傷及身體和肌肉。
4、網格/浮點泡沫軸
它兼具了EVA泡沫軸的質地和狼牙棒泡沫軸的力度,但是比起EVA更耐用、比起狼牙更安全,因此非常適合在家自己使用。∕ax用的就是這一款)
使用泡沫軸按摩,其實也就是給僵硬的肌肉和筋膜按摩,幫助它變得放松,重新恢復柔軟。筋膜是貫穿身體的一層緊密結締組織,它包繞著肌肉、群、血管、神經。筋膜可分為3層,分別叫淺筋膜、深筋膜、內臟筋膜,它們延綿不斷貫穿身體上下。由于肌肉及筋膜包含較多彈性組織,因此,放松這些組織對提高柔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良姿態(tài)、肌肉不平衡、運動創(chuàng)傷、過度訓練、休息不足及營養(yǎng)不良都會使肌肉內筋膜組織粘合在一起,產生纖維性粘連,降低肌肉彈性及形成觸發(fā)點(Trigger Point),又稱為激痛直或扳機點。這些觸發(fā)點會使肌纖維持續(xù)緊張,影響或改變關節(jié)活動,從而改變正常神經回饋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降低肌肉神經系統(tǒng)的有效性。導致肌肉疲勞、運動受限以及受傷。由于泡沫軸是圓柱形狀及硬度適中,因此能作為簡單自我筋膜放松工具,隨時隨地放松緊張肌肉,緩解觸發(fā)點,增加肌肉彈性,改善及預防慢性疼痛。
1、股四頭肌放松
“發(fā)動機”(大小腿,但Max覺得在大多數情況下,指的都是大腿吧)可謂是騎行者的命脈,我們的大腿上分布著幾個肌群:前側有股四頭肌,后面有股二頭肌,內側有縫匠肌、內收大肌等,它們都屬于大肌群的一部分,而要使大腿強壯首要是發(fā)展股四頭肌,因為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在用泡沫軸放松股四頭肌時,首先收緊腹部,保持核心穩(wěn)定,雙腿自然伸直,用平板撐作為起始姿勢(千萬別塌腰),把泡沫軸放在大腿下面,緩慢,注意是要緩慢上下移動身體,使泡沫軸在大腿正前側來回滾動,在痛點處停留20—30秒。
你可以將整個動作分成兩個階段,效果可能會更好,第一階段是在髖關節(jié)與大腿中段之間來回滾動;第二階段是從大腿中段至膝關節(jié)上側之間來回滾動。
2、髂脛束放松
▲《進擊的巨人》即視感,上圖紅色線所指的就是髂脛束
髂脛束(iliotibial tract),之前在《騎行健康知識:膝蓋疼痛問題與處理方法》里也簡單解釋過這個名詞,它是一個筋膜組織,包繞著大腿的深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位于大腿外側,起自大腿外側臀部下,止點在膝關節(jié)外側小腿上。很多騎行、跑步和登山愛好者經常會出現膝關節(jié)外側疼痛的情況,并且痛感時輕時重,大腿完全彎曲或者完全伸直時痛感最強,類似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是髂脛束摩擦綜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簡稱ITBS),(當然造成疼痛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膝蓋外側副韌帶損傷,外側半月板損傷,腘繩肌下端肌腱損傷等等,本文只針對髂脛束摩擦綜合征),也就是俗稱的跑者膝。
在按摩的時候,先側臥于墊子上,泡沫軸位于下側腿的大腿外側,上側腿交叉于立于身體前方維持穩(wěn)定,下側手屈肘90°,并伴隨肩外展90°,發(fā)力支撐起身體,使身體側面懸空。緩慢上下移動身體,使泡沫軸在大腿外側來回滾動。維持動作30—60秒。
同樣的,將整個動作分成兩個階段效果可能會更好,第一階段是在髖關節(jié)與大腿中段之間來回滾動;第二階段是從大腿中段至膝關節(jié)上側之間來回滾動。
(說個題外話,髂脛束這個玩意確實很值得我們加強重視,不然就會像Max現在一樣被它折磨得頭痛無比。最開始是在騎車的時候覺得膝蓋疼,于是買了兩個LP的護膝,戴上確實有點作用,但這玩意也不能一直戴著,而且也沒有去做針對性的強化鍛煉,直到去年開始晚上夜跑,跑5公里以后膝蓋的疼痛就很明顯了,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一直折騰到現在也還沒有完全康復,真是血淚。
3、臀大肌放松
私以為,臀部也是“發(fā)動機”的一部分,把臀部練起來,不僅僅是為了視覺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你的核心穩(wěn)定性。久坐和長時間騎行都會導致臀大肌緊張,感覺屁股疼,不放松的話有可能會髂脛束進而造成膝關節(jié)外側疼痛。
放松的方法是坐在泡沫軸上,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jié)屈90°,雙腳與地面完全接觸,雙手位于身體后側,維持身體平衡,來回滾動泡沫軸,維持30—60秒。
4、腘繩肌放松
腘繩肌(hamstring tendon)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腘繩肌與強有力的股四頭肌相對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穩(wěn)定”和“發(fā)力”的肌群,它的緊張也會導致你大腿無力。
按摩時背部挺直,雙手打開撐地,大約與肩同寬,微微曲肘,一條腿屈起,踩實地面,另一條腿壓在泡沫軸上,緩慢移動身體。
5、腰背部肌肉放松
圖片©硬派健身
背部肌群包括斜方肌、肩胛肌群、背闊肌和豎直肌,很多人也曾有過在騎行中出現背部疼痛,這有可能是你負重過大,或者是核心肌群不夠強等原因,具體可以參看《騎行健康知識:山地騎行背部疼痛原因與預防方法》。
在放松時,先仰臥,用肩胛骨壓著泡沫軸,肩膀放松自然下沉,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膝關節(jié)屈90°,臀部與墊面相接觸,雙手放于頭部后側(也可不放),泡沫軸位于中背部。緩緩的伸展上背部,注意下背部不應伸展,僅為上背部。緩緩的上下滾動泡沫軸,并在泡沫軸滾動到不同位置的時候伸展上背部,以使脊柱在不同位置進行伸展,整個動作過程中下背部不應呈現出伸展狀態(tài)(反弓形)——就是收緊腹部,下巴微收,保持脊柱中立位,頭不要往上或往下伸,以免給頸椎造成壓力。
以上就是幾個針對騎行者的泡沫軸放松按摩動作,其實簡而言之就是哪里疼痛按哪里,但要注意的是,在滾動時,速度不要太快,不然放松不到深沉肌肉;遇到痛點時,停留20—30秒就夠了,不是越久越好,更加不要直接按摩痛點,其他地方都不管。最后,在按摩全程記得保持腹部收緊,核心穩(wěn)定,身心放松,正常呼吸不要憋氣,把以上5個動作做3輪,就差不多達到目的了。
關于泡沫軸的按摩練習其實還有很多,具體可自行上網搜索學習,祝大家早日擺脫身體疼痛。
責任編輯:Max
討厭一成不變,所以選擇從騎游黨進階成公路黨;熱愛戶外,熱愛一個人旅行,不管能不能悟出人生的真諦。反正人生苦短,世界很大,我就邊騎邊看吧。如果你在路上遇見我,歡迎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