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OCR超進化 捷安特SCR 1入門公路車 評測
說起Giant OCR,絕對是承載了一代公路車友回憶的車型,那個年代車友們的第一輛公路車大多都是OCR。去年Giant發(fā)布Contend系列車型(附上Contend評測傳送門:《再次定義入門,捷安特Contend SL2公路車 評測》),就預示了入門級公路車型即將更新。今天給大家?guī)淼脑u測就是取代了OCR的2018 SCR系列高配車型——SCR 1。
雖說是入門級公路車,但也搭載了Giant的OverDrive頭管,增加車頭剛性和騎行穩(wěn)定性。大家千萬別想當然的把它理解為OverDrive2大頭管,OverDrive是標準的1 1/8-1 1/2英寸錐形頭管,使用標準規(guī)格把立。
SCR 1最大的亮點就是前叉為半碳材質(zhì),有效降低車頭重量,并且提高剛性和吸震性。前叉造型棱角分明,加上前叉的涂裝樣式,十分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
從上一代OCR開始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內(nèi)走線設計,SCR系列車型同樣全系均使用內(nèi)走線。變速線入線口在下管上方,后剎入線口則在上管下方,十分科學而整潔。
下管從頭管處的寬連接異形管型漸變成Kamm-Tail管型,優(yōu)化剛性與重量,還能提供一定的空氣動力學優(yōu)勢。在涂裝方面,SCR 1與小編的Trinity一樣,使用了17年捷安特產(chǎn)品線中常見的黑底加熒光黃和藍色的配色,較為風騷;車架涂裝風格也與前叉相呼應。
▲上管則使用了類似TCR ADV的從頭管處極粗到三通處極細的大變徑設計。
三通設計算是SCR最大的亮點,使用隱藏式座管夾,在增加外觀整潔度的同時還能降低座管夾位置,增加一定的座管外露長度,利用座管自身的垂直形變,吸收震動提高舒適性。
連入門車型都用上了隱藏式座管夾,令小編感覺傳統(tǒng)圓座管夾真是“命不久矣”。
CR同樣使用D-Fuse D型座管以及立管,可以降低一定的風阻,而且不會像水滴型座管那樣縱向剛性過強,舒適性欠奉。更大的作用就是調(diào)節(jié)座管高度時,不用糾結(jié)座墊左右居中的問題。
車架使用Giant自家的ALUXX SL鋁材制成,能夠在保證車架強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車架重量,含腳踏和水壺架的整備重量為9.38kg,在這個級別的整車中算是稍微有點優(yōu)勢。并且在后下叉預留有RIDESENSE速度踏頻感應器接口,可以自行選配,不再需要使用碼表自帶的感應器,使整車外觀更加整潔。
后上叉使用水滴型截面,可以降低一定風阻以及提供一定的側(cè)向剛性,更重要的是使后三角造型更加流暢,設計感更強。
既然是入門級車架,自然是使用BSA螺紋五通,簡單可靠易維護,異響機率低而且耐用。不過小編相信你們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個漂亮灰色帶有閃粉金屬漆的Sora曲柄上了。
車架使用Giant招牌式的壓縮車架幾何,降低跨點,使得車架更加適合腿長比例不大的亞洲人使用;以及減少車架用料,降低重量。至于尺寸貼紙下方的“刮刮樂”,無論你怎么刮都不會有“再來一輛”或者“圓點TCR”、“綠TCR”或“粉紅TCR”之類的,因為它僅僅是整車的防偽驗證碼。
相比TCR,SCR的幾何對于入門級車友更加友好,較短的Reach搭配較大的Stack,就算不添加把立墊圈也可以獲得相對舒適的騎行姿勢,讓新手們可以騎得更遠。XS碼更是充分照顧到小個子用戶的需求,此處應有掌聲。
操控組件自然是全鋁合金部件,彎把使用俗稱“小彎把”壓縮彎型,并且下把帶有一定的外撇角度,十分符合人體工學,在抓下把搖車時還可以增加一定操控性,可見Giant對于入門車型還是十分認真對待的。
Giant還在不懈余力地告訴大家剎車要先剎后剎,小編則認為對于新手來說,前后均等力量剎車會比較好,先剎后剎反而容易因為緊張而用力過度,造成后輪抱死發(fā)生側(cè)滑而摔車。隨車附件包內(nèi)配備了一只小鈴鐺,在這共享單車橫行的市區(qū)道路中,不得不說鈴鐺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座墊搭配了一只與Giant更高級的公路車上常見的Contact系列座墊。
套件方面則是配備了最新一代Sora R3000套件,從外觀上可以看到大量技術下放,手變使用內(nèi)走線,并且造型更符合人體工學、更漂亮;曲柄也更新成不對稱四爪造型,并且在大盤使用“偽中空盤片”設計,使整個牙盤看起來與更高等級的牙盤無異;前撥也使用了下放而來長擺臂設計,使變速手感更加輕柔;不過嘛,它仍為18速套件。在齒數(shù)設定方面也是充分考慮到新手的需求,使用50/34T壓縮盤搭配28T的飛輪。
輪組的輪圈和花鼓均為Giant入門級產(chǎn)品,37mm高的鋁刀可以為整車營造出更多的運動感,以及保持巡航時更省力,而且輪圈和花鼓的貼紙配色均與車架相呼應,在配色細節(jié)方面可以給個好評。
Giant還為SCR配備了一對25c的S-R4外胎,符合目前公路外胎潮流。25c的光頭外胎可以獲得比23c外胎更低的滾阻,同時加大“足下氣墊”,可以稍微緩解一下鋁架顛簸的路感。
騎行感受方面,鋁合金車架的剛性絕對能夠滿足入門級車友的需求。37mm的鋁刀雖然在保持巡航時有一定優(yōu)勢。而且錐形頭管外加碳纖維前叉的配置也使得在搖車過程中有著這個級別中少有的爽快感。R3000套件性能整體性能進步十分明顯,長擺臂前撥使得前撥換擋更加輕柔,夾器也是一如既往的可靠。不過受制于其級別定位,剎車、變速的手感比較“肉”,不夠爽快。
舒適性則受制于材料限制,比較一般,不過鋁合金車架也基本上都這樣。標配的25c外胎可以使用“低氣壓”大法,降低一定的氣壓,在未增加太多滾阻的前提換取舒適性的提升。
美騎點評
優(yōu)點:架型高級感強,整體設計進步明顯,車架性能良好,用料講究
不足:原配37mm鋁刀較為重拖。
在車友們紛紛騎上碳纖維車架的今天,SCR可能看起來并不太起眼;但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對于一個預算有限的入門級公路車友來說,取代了OCR的SCR依然是這個級別最好的選擇之一。
攝影:Kent、張大法師
責任編輯:Avalon
然后被別人用平底鍋扇死了…
+1
22你如果今天下午看B站直播的話會看到一隊4人去防空洞,猛打里面一人的頭,全打在平底鍋上,最后一隊全被平底鍋扇死了……
+1
22666666
+1
22scr是真清,同學的scr2好像都進10了,再摸摸我ocr感覺死沉。。還有scr的stack比ocr小,相同尺碼我ocr截管截到底他的scr裝了幾個墊圈把立都比我的矮。而且scr好像以前就有,只在香港韓國發(fā)售,那個d型坐管確實是亮點。
確實....我這馬德里原車配4700套件49碼的也重10kg,其實這個scr是真輕才9.38kg....真挺羨慕的
scr1比馬德里貴了近1000啊,r3000和4700也是不能比的。scr的幾何也沒有馬德里好(激進程度),馬德里的話咸魚400收個二手rs11絕對逼近9kg了。再說,現(xiàn)在碟剎公路是大勢(雖然丑),心里癢癢的以后肯定會換架子的,到時候4700優(yōu)勢就更大了。
這涂裝,設計師從Java轉(zhuǎn)過去的?
+1
52現(xiàn)在sora都沒有螳螂須了,而且還是四爪牙盤,我的4600是不是該扔了?看到螳螂須就煩!
第一輛公路車就是OCR,懷念~~
+1
22不是說鋁架騎時間長了會泄力嗎?
+1
22你能一個架子騎十年?
+1
22涂裝不錯,如果4k左右可以試試看
+1
22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