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輕騎滇藏(3)遇獨腿騎士,江湖人稱有志哥
作者灰豁裸辭說走就走,在路上尋找人生的答案。美騎網每周三連載,歡迎評論點贊支持。如果你也過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旅途故事,歡迎來稿(美騎小七:MagicCycling01)。
D5:飛來寺-鹽井,100+10km(鹽田),爬升1111+292米
在云南與西藏的交界處,矗立著一座圣潔美麗的雪山群,那就是梅里雪山,一個充滿傳奇、神秘的地方。山上常年有厚厚的云層,若隱若現(xiàn),它又被叫做「雪山太子」。 著名的珠穆朗瑪峰人們多次登頂,但梅里雪山從未被征服。在藏民的心中,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它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的,法律規(guī)定禁止攀登的神山。
當時在糾結川藏線還是滇藏線時,得知滇藏線會路過梅里雪山,立即決定走滇藏線。而飛來寺是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最佳觀賞點之一,也是著名徒步路線雨崩村的集合點。為了拍攝日照金山,不少人在這里蹲守多日,樂此不疲。當看到萬丈金光從天而降照射在雪山之巔的那一刻,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太子十三峰
▲日照金山(卡瓦格博)
到飛來寺時已經20點多,透過云層,只能看到卡瓦格博露出的尖角。能否看到日照金山,只能期待次日早上了。我們住的地方,透過窗戶就能看到卡瓦格博。第二天,天還沒亮,樓下就有很多人架起相機在蹲守。我也時不時往窗外看,希望能一睹卡瓦格博的真容。不過運氣沒那么好,今天的云層比昨晚還厚,整座山都被擋住了。
PS:上圖是朋友拍的,也正是這圖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決定走滇藏線。
原計劃在飛來寺休整一天,但是看了一下天氣預報都是陰天,大概率也等不到云層消散。而且,也沒帶徒步的裝備,去不了雨崩。心心念的日照金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下次來雨崩徒步的時候了。于是,在休息了半天后,中午12點左右繼續(xù)出發(fā)。
▲小瀑布
▲午餐
▲峽谷裸露的紅土別具一格
從飛來寺一出門就是一個二十多公里的下坡,地貌又重新變得粗獷,全是裸露的土坡。下到坡底后開始沿著瀾滄江逆流而上,一路都是小起伏路。瀾滄江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東北部,流經西藏、云南兩省區(qū),出中國國境后被稱為湄公河,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東南亞最大的國際河流。
看到路邊有飯館,趕緊停下來,炒兩個菜。下午都是在峽谷里轉,部分山體的顏色紅黃分層,別具一格。路上,人煙稀少,整個山谷里只有瀾滄江的水流聲,以及車子的滾動聲。
▲一路上碰到不少手拉車的
▲正式踏入西藏界
▲峽谷中的綠洲
路上碰到個手拉車的大哥(看起來年紀比我大),曬得黝黑黝黑的,不過精氣神不錯。簡單一句加油匆匆別過,熟料被路邊一輛自駕的叫停。原來此時車主正在給手拉車的哥們送紅牛,看到我們經過也硬要送一罐。我和隊友本想拒絕的,但是在車主的再三堅持下,還是收下了,并表示感謝。
下午不到17點就抵達今天的目的地鹽井,相對輕松的一天,運動均速達到了27km/h。這里最有名的莫過于千年古鹽田和加加面(一口面)。按著導航,來到了正宗加加面,卻不知這里是老店,新店在另外一邊,而且有住宿。店里的小姐姐親自帶路,并一路給我們講述了當?shù)靥厣。不久,便來到新店,店名已更名為“一口面”,住宿條件不錯。趁著天色尚早,我決定先去鹽田看看,晚點再嘗加加面,而隊友選擇葛優(yōu)躺。
▲今天住的地方不錯
▲千年古鹽田
▲鹽井柱子上結滿了鹽巴
▲干枯的鹽田
從鹽井出發(fā)至千年古鹽田景區(qū),需要沿著瀾滄江方向下坡5km,這也意味著回來要爬5km的坡。抱著來都來了的態(tài)度,很快溜到景區(qū)。這里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持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此地平均海拔2350米,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曬鹽風景線——陽光與風的作品。在沿瀾滄江兩岸近500米的狹長地帶,綿延分布著從江邊排列到山上的數(shù)千塊鹽田。
很不湊巧,此時是曬鹽的淡季,鹽田都已閑置、干枯,鹽田沒有了水也就失去了光澤,景色遜色很多。雖然沒能觀賞到獨特而樸實的鹽民制鹽的過程,但那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的鹽田還是非常震撼的。天色漸晚,想著還有5km的坡要爬,趕緊往回走。想著一會就能吃到傳說中的加加面,不由腳下生風,一路搖到坡頂。
▲和想象中的鹽田不一樣
▲鹽井一口面
▲最高記錄147碗
加加面是滇藏地區(qū)的特色小吃,其作料極其講究,是用當?shù)氐呢i肉做成肉沫,吃的時候再加上去,面條同肉沫混合在一起,香氣溢人。還配有幾碟腌制的白菜、蘿卜,精致爽口。每次煮一大碗,裝在小碗里,每個小碗也就一口,吃完一口加一點,由配合著歌舞表演的服務員一點一點往碗里加,25元任吃。每吃完一碗,就在桌上放一顆小石子用于計數(shù),該店最高記錄是147碗。據(jù)店老板介紹說,如果能打破這記錄,不僅能免費獲得50頭牦牛、終身免費吃,還送十八歲的小卓瑪或小扎西。然而,至今無人能打破。
中午13:00吃的午餐,此時已經是晚上20:00,肚子早已餓得呱呱叫。剛開始吃的時候,一下干了好幾碗都沒啥感覺,心想著怎么也要干它個幾十大碗。然而,很快打臉,干到十幾碗的時候,就歇菜了。最后石頭數(shù)定格在20,隊友小翁比我還少。因為這個,還被朋友鄙視了好久(兩個人都沒他一個人吃得多)。
D6:鹽井-芒康,106km,爬升2173米
▲今日份早餐
▲清晨的鹽井
▲角龍壩大橋
清晨的鹽井(鄉(xiāng)),格外的安靜,這邊的生活節(jié)奏非常慢,早上8:00去吃早餐,老板才剛開門營業(yè),喝了一碗跟米湯差不多的稀飯,配上韌勁十足且無味的大餅,簡直了!后悔昨天沒在鹽田摳點鹽巴下來。一塊餅兩個人都吃不完,于是打包帶走,留著路上吃。今天一出門就要爬長36公里,海拔4448米的紅拉山,好在這會是早上,體力比較充沛,而且經過白馬雪山的歷練,信心十足。
真正開始爬坡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段路況有點差,而且坡度變化很大,坡度超過8%的有不少。一路上人煙稀少,騎友就更少了。好不容易碰到一個,那哥們一看我們的架勢,直呼跟不上,目送我們遠去。我們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又碰到他,他說一路都不休息就為了追上我們,后面實在是太累了,然后就沒跟上來了。
▲山谷里的小賣部
▲小賣部一角
▲小時候的味道
▲懸崖邊上的“星級廁所”
山腰上有個小賣部,恰到好處,是個非常不錯的補給點。旁邊還有個懸空在懸崖邊上的“星級廁所”,極簡風格、實木制作、四面透風、腳下中空,更搭配防雨帆布......好了,我編不下去了,總之站上去,沒有尿意都能憋出來。
路上喝得最多的飲料是健力寶,這邊幾乎每個小賣部都有賣,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能喝上,也是一種情懷。主要其價格不變,一路都只賣3塊,其他飲料均有一定幅度上漲。
▲偶遇獨腿騎士有志
▲為有志哥打氣
快到埡口的時候,突然看到前面有個身影,走近一看,居然是個獨腿騎士!趕緊上去打招呼,并幫他補足了氣。經過閑聊,得知獨腿騎士叫有志,人如其名,在他身上看到的全是剛毅和堅強。
在確定路線相同后,我們決定結伴而行,自此三人小分隊成型。有志哥在上坡上車的方式很獨特,先往下坡方向溜一段,然后借助慣性來個180度拐彎,看他動作嫻熟,一氣呵成,想必是個“老司機”了。而且別看他只有一條腿,速度并不慢,我和小翁幾乎要用盡全力才能跟上。很快來到紅拉山埡口,高處不勝寒,一停下來就很冷,正好碰到個小姐姐,叫她幫我們弎合個影后,趕緊下坡。
▲紅拉山埡口
▲炒幾個菜補補
▲有志哥破風
▲兩人都是背包
山高、谷狹、坡陡,裸露巖石與山底原始森林交叉鑲嵌。從鹽井鄉(xiāng)到紅拉山埡口,45km,其中爬坡36km,總共花了4個多小時,除了路況差點之外,感覺比白馬雪山好爬。經過5天的磨合,已經適應這邊的氣候和每天的強度。
下到山腳,看到有飯館,于是進去炒了幾個菜,順便聊聊天。人多的好處就是吃東西的時候可以多點幾個菜,另外住宿也可以一起平攤,這樣吃住會更實惠。
▲芒康歡迎你
后半段一路都是偽平路,實際是緩上坡,但是坡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沿途的藏民很熱情,一路"扎西德勒",我也用蹩腳的“扎西德勒”回應。3個人在最后的平路拉起了小火車,很快抵達芒康縣,這里是G214和G318的交匯處,三人小分隊將繼續(xù)往G318(拉薩方向)前進......
未完,待續(xù)......
往期回顧:
責任編輯:張半仙兒
照片拍得不錯 是用單反或是手機 啥型號的 好奇!
+1
22手機拍的,華為 p30p
+1
23贊 手機拍出大片----謝謝樓主回復
+1
22你是遇到下雨了吧,雨天確實危險,我們比較幸運,騎完全程都沒下雨
+1
22下一篇什么時候出啊
+1
22每周三更
+1
22輪流破風
+1
22這加加面用料講究?看來小便吃了之后,第二天沒有一路拉到芒康啊.想當年晚上47碗加加面下肚,第二天早上一路拉到芒康,在紅拉山下坡時睡著了..........
+1
22我們吃了沒事啊,是不是你吃太多了
+1
22拍的不錯,一路上注意安全,祝騎行快樂!
+1
22有志哥牛批!
+1
22專業(yè)催更
+1
22看一看十八歲的小卓瑪或小扎西,應該還能再多吃幾碗~
+1
22扎西德勒
+1
22這腌蘿卜的色素加的多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