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輕騎滇藏(8)在“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路馳騁
作者灰豁裸辭說走就走,在路上尋找人生的答案。美騎網(wǎng)每周三連載,歡迎評論點贊支持。如果你也過有一段想要說的旅途故事,歡迎通過騎客系統(tǒng)投稿。
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之美譽。
魯朗國際旅游小鎮(zhèn)是由廣東省援建的重點旅游開發(fā)項目,以“藏族文化、自然生態(tài)、圣潔寧靜、現(xiàn)代時尚”為核心理念設計。小鎮(zhèn)比較完整地保留了藏式建筑風格,如木屋頂、木院落、木柵欄等,更是將拉薩、日喀則、昌都、那曲等地的民居風格復制到此。小鎮(zhèn)整個是以大地景觀為背景,充分利用魯朗天然的場域與地景,利用現(xiàn)有的水系、山景、村落而設造,讓各個功能片區(qū)與大地景觀和諧相融、自然存在,讓大家不僅感受到美,還看到生態(tài)系統(tǒng)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絕對是旅游小鎮(zhèn)建造的典范。
▲人文與自然相結合
D14:魯朗-林芝(市),71km+21km(林芝周邊閑逛),爬升1293米
騎了幾天的起伏路后,今天終于要爬坡了,一出門就是23公里,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上山的路依舊是無際的林海,爬了將近3個小時才到埡口,色季拉山最出名的應該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了,這里的杜鵑花面積大,品種多,從山腳到山頂依次開放。此時已經(jīng)是謝花期,不過可以想象,如果整座山上的杜鵑花全部綻放,黃色、白色、紫色、大紅、淺紅、粉紅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態(tài),形成花的山,花的海,氣勢定會非常壯觀。
▲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白色的比較亮眼
色季拉山是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一部分,藏語里的"拉"就是漢語的"山”,所以藏區(qū)的很多山都帶“拉"字:唐古拉、米拉、多雄拉、嘎隆拉……色季拉在藏語里就是“供酒神山”的意思。
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壯觀的日出、云海和花海,俯瞰廣袤的林海和遠眺南伽巴瓦峰峻美的英姿,可惜今天云層太厚看不到南迦巴瓦峰。埡口的標志碑被圍起來,需要穿過小商品店才能到達,圍著排隊拍照的人很多,我沒等到就撤了。
▲背面依舊是郁郁蔥蔥的樹林
緊接而來的是連續(xù)32公里的下坡,下到山腰時,遠遠就能看到一條碧綠的河流,正是尼洋河。這幾天都在林海里鉆,有點膩,正好這一帶的尼洋河風光來解解膩。尼洋河是工布地區(qū)的“母親河”,又稱“娘曲”,藏語意為“神女的眼淚”。尼洋河美在水色,清澈、翠綠、潔白,這三種視覺效果紛紛攘攘、難分難辨地交融在一起,撩人眼目。藏族人崇拜大自然,他們祖祖輩輩用神話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贊美江河。對于尼洋河,他們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飛花碎玉。
▲尼洋河
臨近林芝時,道路兩邊到處都是種植大棚,路邊也有售賣瓜果蔬菜的攤點,想必這應該是林芝的特色產(chǎn)業(yè)。查資料得知林芝蘋果產(chǎn)量居西藏第一,品質優(yōu)良,所產(chǎn)核桃也歷為貢品。
很快抵達林芝市,林芝古稱“工布”,藏語意為“太陽寶座”。此時還不到13:00,才騎了71km。心想離拉薩越來越近了,還是放慢點吧,于是早早就收工,當做休整半天。住下后,閑不住,我又獨自在周邊閑逛了一圈,然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啥好逛的。到了世界柏樹王園林,發(fā)現(xiàn)要門票沒有進去。
▲世界柏樹王園林
經(jīng)查閱,園林里面最大的柏樹高50米,胸徑14.8米,樹齡3238年,需12個成年人合圍才能抱住它,被譽為“活的文物”、“世界柏樹之王”。據(jù)說,柏樹王園林在當?shù)夭刈迦罕娦哪恐惺鞘サ,因為傳說苯教開山祖師辛饒米保的生命樹即是巨柏,因此,那些巨大的柏樹都纏掛著五彩風馬旗,園林的空地上還能看到一座座瑪尼堆。
▲尼洋閣,高36.9米,是西藏的第一座閣樓
D15:林芝-工布江達,130km,爬升917米從林芝出發(fā),一路都是沿著尼洋河行進。遠處是連綿的山,山腳是茂密的樹林,尼洋河在廣袤田野的懷抱中逶迤流轉。最美的場景莫過于看見牧羊人正緩緩走來,牛和羊混合編隊相互嬉鬧,走過的塵土漫天飛揚,讓自然的生動有了人間氣息。
林拉公路仿佛漂浮在尼洋河上,美得像是件藝術品。林拉公路起于拉薩柳梧新區(qū),經(jīng)過工布江達縣,終于林芝巴宜區(qū)真巴村的,全長409.2公里。它被稱為:西藏最耀眼的綠色長廊、顏值最高的景觀大道、升級版的國道318,而且是免費的。一路沿著美麗的尼洋河,途經(jīng)森林、河流、雪山、濕地到藏寨、農(nóng)田、草原……可以說,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高原美景,在這條路上都能遇見?上В孕熊囀遣荒苌系。
▲林拉公路
▲一路沿著尼洋河行進
▲又見手拉車
不過,隨著林拉高速公路的開通,自駕車都往那邊跑了,318國道上久不久才會有車輛經(jīng)過。然烏至波密段,是公認川藏線上的精華路段,但也有騎友說林芝一帶才是318國道上最美的一段。主要表現(xiàn)在:路況好、車輛少、景色也更豐富。林芝一帶幾乎都是新修的柏油路,不飆車都對不住。尼洋河沿河兩岸植被完好,風光旖旎,景色迷人。
▲橫跨尼洋河的鐵索橋
▲路況極好,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會審美疲勞,于是加快了腳步,又是早早打卡“下班”的一天。于14:00抵達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藏語意為“凹地大谷口”。景點有巴松措、太昭古城、巴嘎寺等。
D16:工布江達-松多,96km,爬升1106米
這一路過來,早餐基本都是稀飯+包子(饅頭)+雞蛋,今天也不例外。日常8點多出發(fā),從工布江達出來約16公里處,建了一個流浪犬之家,怪不得一路上都沒碰到流浪犬,原來是它們有“家”了。不過還是有幾條逃出來了,我們路過時,一直對我們吠,似乎是擔心被我們抓回去。
▲早餐日常:稀飯+包子(饅頭)+雞蛋
▲流浪犬之家
▲太昭古城
在莽原和雪山腳下,清澈的尼洋河邊,巍峨的群山懷抱,有一座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小鎮(zhèn),它的名字叫“太昭”。這里是一處已經(jīng)歷經(jīng)王朝變化,數(shù)百年光陰時期的建筑,曾經(jīng)的這里熱鬧繁華。如今,雖然沒有了當年的昌盛風景,但是作為一處古跡景點也是十分的有特色。
▲這哥們在紅拉山就偶遇過,沒想到現(xiàn)在又碰上了
▲又見油菜花
走著走著,突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田,心情一下舒暢起來。更巧的是,有個騎友在紅拉山的時候就碰到了,每次碰到他,我們都是打聲招呼就走了,沒想到他中途都沒休整,在這里又追上我們了。算了一下,至少碰到有4回了,見一次拉爆一次大概就是這么詮釋,他本人也說再也不想見到我們兩個了。這次本來想和他一起騎到松多的,但是騎著騎著他又掉隊了,就沒等他了。長路漫漫,如果大家騎行節(jié)奏不一致,誰遷就誰都不好受。
離拉薩越來越近了,內(nèi)心反而越平靜。剛出發(fā)時,總想著快點到終點,到拉薩再好好玩,F(xiàn)在就剩下不到三百公里了,卻又覺得這一路騎得太快了,很多人文景觀都沒有去了解,很多自然風景也沒能細細品味。每當想停下時,心里仿佛有個“小人”在不停地催促自己快點走,下次再來、下次再慢慢玩......然而,往往“下次”會是很多年之后,極有可能以后都不來了。這里也希望在路上的或者即將在路上的騎友,不要犯這種錯誤,好好珍惜每一次旅行,不要急于趕路,每一刻、每一處的風景都是獨一無二的,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請專注欣賞、安靜體驗。
▲小樹底下也好乘涼
到松多是上坡為主的起伏路,路況不錯,卻提不起勁來,估計是乳酸堆積,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今天的行程一百公里不到,中午過后,所剩無幾,看著這么大的太陽,干脆先不走了,在樹底下躺會。
繼續(xù)出發(fā)后,看到路邊曬了好多牦牛糞,經(jīng)打聽,在這邊,牦牛糞可是個寶。牦牛是食草動物,所以牛糞的成分也全部由草料構成。曬干之后,極易燃燒。有著升溫快、燃燒充分,火焰溫度高等特點。在藏區(qū),尤其是牧民家,牛糞幾乎是唯一的燃料。另外牦牛糞還能起到保暖的作用,鄉(xiāng)下藏族民居多是土木結構,貼上這些密密麻麻的牛糞餅,土墻壁如同披了一層厚厚的蓑衣,寒冷的冬季風吹不透,多雨的夏季雨淋不透。西藏民間有句諺語,“一塊牦牛糞,一朵金蘑菇”,可見其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珍貴程度。
▲一塊牦牛糞就是一朵金蘑菇
▲牛糞餅是藏族同胞財富的象征
▲一言不合就干架
▲松多沒有松
松多的"松"并不多,這邊又開始變?yōu)楣舛d禿的山頭和草原。盡管有意放慢節(jié)奏,但是還是早早就抵達今天的目的地:松多。明天將直指拉薩......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張半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