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特約]張向東造車網評如潮 讓人蛋疼且無法淡定
張向東的自行車新聞發(fā)布會過后好幾天了,一直憋著沒說話,互聯網太喧囂,我們需要靜靜地觀察。等各種網上的段子手和噴子噴射完后,我想還是得響應自行車第一媒體——美騎網編輯的征稿號召,表一表這700bike帶來的思考。
發(fā)布會一結束,網上對向東的新一代城市自行車的各種評論涌現,褒貶不一。雖談不上軒然大波,但也是引起不小的爭議,更是讓向東的整個團隊,都從發(fā)布會的興奮和期待表揚,跌入到直面不少質疑和吐槽,甚至“惡意”攻擊之沮喪局面。于是向東的團隊,居然還組織了針對批評激烈者的反擊,雙方展開了唇槍舌戰(zhàn)。
想跟所有關心自行車以及這一行業(yè)的人說的是:無論褒貶,張向東和他的700bike團隊,都邁出了堅實的造車第一步,正如他自己在會后發(fā)布的微信所言,發(fā)布會的意義對他來說是:他終于可以可以正大光明地騎自己的車上下班了,因為之前都是半夜偷偷摸摸測試。
我想跟張向東團隊說的是:向東造的車,雖然還是一系列讓人依然有點兒“蛋疼”的車,但是他站在廣大城市自行車用戶的體驗角度,用心改造、優(yōu)化結構和零部件的配置的努力,一看就是認真的。至于引來那么多的不淡定,其實是必然的和正常的,甚至引來一些略帶“惡意”的批評,其實早應該在700bike的意料之中。向東的團隊,大可不必糾結,更無需反擊。批評得有道理的,咱虛心接受,沒道理的,咱無則加勉。在今天這個互聯網玩粉絲、社群營銷的時代,喜歡你的人,自然會喜歡你,不喜歡你的,請走開就是。
為何張向東這次的新車發(fā)布后,引起了這么大的媒體以及行業(yè)內外的關注與爭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張向東目前代表著互聯網人進軍古老而傳統的自行車,比較有影響力的互聯網知名人物。此前向東的高調離職造車,符合互聯網人的一貫做事理念,事未做,市場先行,自然也吊高了大眾的期待和胃口。但是這次車的下線,或多或少有一些人不夠那么滿意,有那么一些人不夠爽,或者有些蛋疼菊緊,因為,畢竟“野蠻人”放馬過來了。
二、向東這次造出來的車本身,存在著諸多爭議點。因為對于自行車設計理念、技術應用以及對人群定位、用戶體驗的理解,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而且,別指望一輛車,或者一個系列的車,滿足所有的用戶和所有的階層都喜歡。
三、互聯網上出現的各種言論,代表著各個層面:自行車傳統大品牌的大佬和大佬的職業(yè)經理人們,也有自行車新興力量,對互聯網自行車充滿期待的年輕人,還有各種中小品牌的老板和從業(yè)者們,互聯網人非互聯網人等等等等......等著看精彩的,等著看變化的,等著看創(chuàng)新的,等著看笑話的,等著看怎么變戲法的。有看懂了的,也有看不懂的,有理解的,自然也就有不理解的,有看得上的,自然也有看不上看不起的,或者看不明白的。這里充滿了自行車行業(yè)內外,行業(yè)管理層與非管理層,行業(yè)產業(yè)鏈各種從業(yè)者的各種的內心深處的思想動靜、思想斗爭和心理變化,在這樣一種復雜的關注心態(tài)之下的挑戰(zhàn)者,怎么能夠奢望那么多的稱許與點贊?它注定是無法讓人淡定的一場出演。
今天,自行車行業(yè)跟所有行業(yè)一樣,面對如何與互聯網行業(yè)結合,以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和變革的問題上,一定一樣符合馬云說過的那句話:從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看不明白到......
向東,無論如何,第一回合,你出拳了,市場聲音來看,你是贏了的,不過,從產品革新來看,你還要努力加油!造出真正令人“蛋疼菊緊”的自行車來,這個行業(yè),很古老,很傳統,革命的滋味誰都不好受,這個世界,也只相信實力。
我是丁振輝,我是互聯網人,也在打造一輛新時代的自行車,一輛希望讓人騎著不蛋疼的自行車,不關乎行業(yè),不關乎革命,只是騎了幾十年的二八大杠和讓人蛋疼的車,實在不爽。我的車,等著吧,快了,歡迎吐槽。
責任編輯:HUAHUA
下一篇:返回列表
14年互聯網從業(yè)經驗,曾就職于新浪網、搜狐網、雅虎中國、奇虎360公司。歷任新聞編輯、主編、總監(jiān)直至副總編輯。后獨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立互聯網營銷咨詢公司。2014年7月,正式創(chuàng)立北京億路騎科技有限公司,進軍自行車行業(yè),旗下自行車品牌—30邁,致力于給用戶提供更舒適、更安全、更快速的新型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