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騎二無比&諾克多樂杯山地車速降賽”上有個插曲。這是一場在河北張家口的“重口味”越野賽,當一名車手推著歐亞馬的全避震山地車檢錄的時候,大家都跟他開玩笑,大笑著要在他的山地車上找“折疊器”。因為在大家印象中,歐亞馬就是做折疊的,現(xiàn)在做山地是怎么回事?結果那名車手是當天的冠軍,而且與第二名拉開了5秒的差距……
在此之后,另一名車手又是騎著歐亞馬的軟尾在一場紅牛速降賽中奪得了亞軍……
所以我們是否能相信歐亞馬做得好“大車”?
歐亞馬在發(fā)布會上帶來了三輛軟尾樣車。萬元以下你就能擁有一臺不錯的全避震車。
27.5寸山地車在全國的推廣時機已經到了,歐亞馬更是將旗下全部的山地產品進化到27.5寸。在花了大量心血跟供應商談判后,終于使山地系列在產品品質超越國際ISO標準的情況下,跟上了市場的主流價格,并在配置上擁有足夠的競爭力。
經銷商也對更豐富的山地車系表現(xiàn)出了十足的興趣。
王總經理用了“下苦心”這三個字描述自己對山地車產品線的投入。耗費了大量資源和成本,卻不是希望在這個領域賺多少錢(實際上以市場目前的氛圍也基本賺不到錢),而是希望能擁有更長更豐富的產品線更好地服務到店的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并證明自身實力。
錐形設計對車頭操控的提升效果不言而喻,但行業(yè)中大量跌破眼鏡的低價山地車的制造秘密之一就在于他們僅將頭管做成錐形。認為價格不是絕對因素,品質才是絕對因素的歐亞馬堅持在“看不見”的地方也不放棄追求,在前叉豎管和車頭碗組處也使用了錐形設計,以求發(fā)揮出這種設計真正的優(yōu)越性。
山地車也講究人體工學的幾何設計。王總經理說:“市場上有部分品牌雖然按騎行者身高區(qū)分立管尺寸,實際上僅是立管尺寸發(fā)生變化,其他都沒有改變。歐亞馬所堅持的真正的人體工學設計是隨著騎行者身高的變化,隨著立管的變化去調整車架前三角、頭管、車把和曲柄長度!
1×11的變速搭配,在亞洲品牌的整車里還比較少見,歐亞馬就已經把它使用在中等價位的XC山地車中了。對于喜愛追蹤最新配置潮流的騎友來說,他買到這一輛整車便無需再動手改裝了。
王總經理認為國內的公路車市場尚在啟蒙階段,這是歐亞馬向大陸推出公路車的第二年,已有從休閑平把公路到內走線碟剎公路的多款產品。
歐亞馬的復古休閑車。
完整的產品線意味著歐亞馬還有自己的休閑車、旅行車和童車。
歐亞馬自家的騎行服和頭盔也是門店里不可或缺的點綴。
在下午交流會和訂購會上,經銷商們滿臉的希望與信心,整體氛圍十分積極,這在陰沉低迷的今年是難得看到的場景。
亞洲車神、業(yè)界資深顧問廖武雄先生(左)也來到了現(xiàn)場,他對歐亞馬2016新品的整體評價是“更接地氣”。他認為以往的歐亞馬在產品層級構成上落差比較大,而現(xiàn)在各價位之間的分布更均勻了,涂裝更加時尚,管材的選擇也更接近市場喜好,單價又具有競爭力,看得出其中的用心。
而重量級的經銷商,十幾年的資深自行車發(fā)燒友“火部落超子”(右)是我們美騎ITT賽在山西太原的合作方,他認為歐亞馬現(xiàn)在更長的產品線對于他們實體店來說,是不用再對來買折疊車以外的車型的顧客說“不”。對于自行車全行業(yè)來說,折疊車占據的市場份額為30%,現(xiàn)在歐亞馬的車店們可以爭取這30%以外的市場了。
另一方面,從前歐亞馬做線下活動是“自上而下”的,品牌主導然后經銷商配合;而現(xiàn)在溝通比以前更充分了,考慮到大家各自資源和市場特點的不同,經銷商可以自己策劃與組織活動再跟品牌報批,是一種更能產生效果的流程。
傳統(tǒng)的渠道有其存在的優(yōu)勢與價值,百余名經銷商通過內部團隊合作,共同把市場打開,為其注入新的活力。既然產品是充滿亮點的,就靠照片里的他們去完成剩余的工作了。愿中國既是自行車制造大國,也是自行車消費大國。
責任編輯:Ale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