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入門:讀懂山地車外胎 看地選胎技巧
▲圖片來源∶pinkbike
我們再來講講胎齒間隔。胎齒間的間隔越大,相對來說排泥性會更好。最合適的胎齒間隔,不但可以提供很好的抓地力,而且可以防止輪胎很快被泥糊滿而變成沉重的“光頭胎”。不過在選擇外胎的時候,一般來說除了雨胎之外,不需要過多的去關(guān)注胎齒間隔。
▲圖片來源∶mtb-mag
說完胎紋,我們來看看外胎的寬度。外胎的寬度,這是個比較玄學(xué)的值,不同廠家標的同一規(guī)格的外胎(像是圖中的外胎就是2.5英寸的寬度,這是胎寬不是有些小伙伴們所說的胎高),基本上也都大小不一,像Schwalbe的外胎就非常的寬。同樣的規(guī)格,會比別家的寬上不少。同時車圈的內(nèi)寬也會影響到外胎裝車之后的實際寬度,車圈越寬,外胎的實際寬度也會更寬一點(真的只會一點點)。外胎變寬會帶來什么?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大,抓地力更強。當(dāng)然寬也要寬的適度,要在個適合的范圍內(nèi)。不然超寬胎豈不是早就風(fēng)靡了。外胎越寬相對來說,滾阻也就會更大。所以適合才是最重要的。xc胎寬普遍在2.1左右,軟尾的胎寬嘞在2.3到2.6之間偏多。
▲圖片來源∶pinkbike
最后我們來看看硬度。如果你有兩條同一款輪胎,不同的硬橡膠和軟橡膠(像是世文的藍線和紫線),硬的通常滾動更快。但軟橡膠的那款通常情況下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當(dāng)然某些情況除外,后文會詳細闡述。但橡膠越軟,磨損也就越快,假如你想輪胎的抓地力增加到更高級別,它們也會磨損的更快。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外胎也是科技滿滿,根據(jù)胎齒所處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合成橡膠,也早已屢見不鮮。順帶提一嘴,在這我并沒有提外胎的防穿刺性能,并不是說其不重要,而是說這玩意得自己去體會,誰都說自己防穿刺好,但實際上嘞,你們懂得。
▲圖片來源∶ews
說了這么多,來點“硬菜”,面對不同的路況地形,我們該選擇的外胎應(yīng)該要有什么特點?
1、較硬的土地,干燥,表面有一點點浮土
在面對這類較硬的路面時,我們需要的輪胎不會是那些“長著長長獠牙”的抓地怪獸。因為這樣的地面,本身抓地力就不錯,這樣的情況下,需要的是較低的滾阻,幫助提高踩踏的效率。那些具有強健抓地力的胎齒,在這并沒有用武之地,甚至?xí)悬c礙事。在這樣的路面上其接觸面積反而會更小,也就是說你的胎會很“滑”。在這樣的路上你需要的是較為密集、短小精悍的胎齒,幫助你獲得更大的接觸面積。適中或者偏窄的寬度,過寬的胎寬在這只會增加滾阻。中間或者偏硬的胎質(zhì),胎齒需要在這足夠堅固,可以和堅硬的地面“硬碰硬”(像是Schwalbe的藍線)。
▲圖片來源∶pinkbike
2、堅固路面上充滿松散的浮土和浮石
這樣的路面算是比較常見的了,這樣的路況看上去不錯,抓地力也不錯。但這樣的路實際上是“笑面虎”,在你大力剎車或者高速過彎的時候,你的車會毫無征兆的打滑。表層的浮土什么的會讓你側(cè)滑,而下層的堅硬地面又會讓你的胎齒“無從下嘴”。這樣的路況,著實不好處理。這種路面上胎齒要高上點,尤其是側(cè)面的胎齒,這有助于胎齒穿過表面,接觸到下層較硬的地面。側(cè)面的胎齒至關(guān)重要,還有較深的溝槽。好的側(cè)面胎齒設(shè)計可以在這種浮石路面牢牢抓地,就算抓地力不夠好時也有很好的導(dǎo)向性,也可以防止意外側(cè)滑。胎齒上選擇中等大小,間距適中,同時側(cè)邊胎齒較高的外胎。此時的外胎要選擇較寬的,這樣的話即使在輪胎失去抓地力打滑的時候,相對來說會更加可控。面對這樣的路面,前輪可以選擇較軟的材質(zhì),后輪采用較硬的材質(zhì),當(dāng)然你的錢包足夠厚的話你可以選擇那種混合材質(zhì)的外胎。
▲圖片來源∶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