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由KS、興升陽、志慶等公司主持的“地坎納單車環(huán)臺之旅”正式開始。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也有一項自行車盛事——環(huán)臺灣自行車賽在寶島發(fā)車,可見這片自行車熱土有多熱愛這項運動。今年的地坎納環(huán)臺之旅共有3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車友參加,當中不乏一些重量級嘉賓。環(huán)臺之旅合計7天,從宜蘭開始,在臺南結(jié)束,線路大致沿著東部海岸線進行,當中也包括一些徒步、登島活動。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復(fù)興附近的蝴蝶谷溫泉,距離起點接近200公里。當然,大部隊要通過火車進行大部分的路程,但也有多名參與者選擇全程騎行。強勁的逆風,午后的大雨,都給騎行者們造成不少的麻煩,但大家都十分享受今天的旅程。
騎行的起點是宜蘭附近的東森海洋酒店,該地也主辦了去年的發(fā)車禮。遠處的龜山島是一處有名的景點。
上午8點半,30多名勇士集結(jié)在起點。當中近10人決定要挑戰(zhàn)宜蘭-光復(fù)的200公里騎行
興升陽提供給參與者的戰(zhàn)車毫不湊合,施總本人的KUOTA KOM搭配了SHIMANO Di2 9000的電子變速和Vision碳刀,不過選用了平踏
來自日本的伊藤選擇了一款休閑車型,他也選擇挑戰(zhàn)200公里
溫泉酒店的經(jīng)理忙著和KS許總以及Mike合照。有必要介紹一下Mike,通過聊天得知他是美國猶他州奧格登市的市長,同時也是一名自行車愛好者。這是他第二次不遠萬里來到臺灣了,也是首次參加地坎納環(huán)臺活動,并打算完成全程。提到臺灣的風光,他也印象深刻:“這里的景色很好,特別是對著太平洋的那邊,我下次一定會帶著老婆孩子過來!”
出發(fā)前不忘做熱身活動,扭開筋骨是預(yù)防運動傷害的竅門
蘇澳離起點30多公里,這里是著名的“蘇花公路”的北端。相信進行過環(huán)臺騎行的車友都知道,蘇花公路是臺灣東部風景最美,也是最險要的路段。這段路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懸崖峭壁,中間還夾雜著幾十條隧道,而且全程都是雙車道。騎行在蘇花公路,你能感受到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矛盾。
在東澳橋上眺望太平洋
不一會兒,騎行全程的勇者們陸續(xù)通過。接連幾十公里的起伏已將小集團扯散
“光哥”也來挑戰(zhàn)全程,作為Fitting專家的他姿勢標準
幾經(jīng)波折后,全程小集團湊到了一塊。中午吃飯時大家都需要補充能量了
另一邊廂,選擇“普通組”的騎士們已經(jīng)抵達了宜蘭火車站,興升陽施總夫婦和外賓們合影
火車站很有主題公園的感覺
臺灣的火車車廂很像地鐵,這是因為車次線路較短的原因;而且火車站也不會把單車拒之門外,這種舉措很好的促進了自行車運動
下午4點多,搭乘火車的騎士們已經(jīng)抵達目的地,而此時全程騎行的小集團已經(jīng)被雨淋了幾個小時。相信完成了全程的勇者們要好好享受下蝴蝶谷的溫泉了
陳主任視角:沒有打算參與騎行的我穿著便裝搭乘了媒體車,計劃給騎行者們拍照片。然而在進入蘇花公路后不久,計劃發(fā)生了變化。我被這里九曲十八彎的路況晃得肚子翻江倒海,不得不下車狂吐,此時剛好有一名體力較差的車友放棄騎行,于是我接過了他的班。當時我沒想到那里距離終點超過120公里,也沒想到后來會下大雨——我已經(jīng)做好大段大段起伏路的最壞打算了。由于沒有鎖鞋,我只能選擇一輛重量略重的平踏車子,在隧道接二連三、且仍然起伏不斷的蘇花公路后半段上掙扎著前行。在一段痛苦的騎行后,我在花蓮追上了一名來自臺灣的同行,并在此后不久趕上了大部隊。因為岔路選擇的問題,我與另兩名參與者——其中一名是《騎行家》雜志某個性編輯——落到了小集團的后面,并在雨中艱難堅持著。由于我們都有抽筋和虛脫的癥狀,后半程騎得很慢,但是我們誰也不愿意半途而廢。最后,我們來到目的地時已經(jīng)是下午5點半,幾乎是最后抵達的參與者。渾身濕透,冷得發(fā)顫的我們已經(jīng)顧不上謙讓,一同到浴室享受熱水的洗禮……真是精疲力盡的一天!
晚餐時間,度假村還有民俗特色歌舞,讓我們無比懷念暫時離開旅程的小潘潘(《騎跡》雜志主編),后者在上一屆地坎納環(huán)臺上的舞蹈表演一直倍受稱道
代表BIKETO參與本次環(huán)臺的兩員猛將——陳主任與阿龍
責任編輯:Jew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