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產(chǎn)品快訊 產(chǎn)品評測 單車裝備 公路車 山地車
買完就后悔:美國Smith Optics Overtake“黑科技”公路頭盔
也不知道哪年開始,一個叫做Smith的牌子開始在自行車頭盔領域嶄露頭角。還記得若干年前美國一個調(diào)查表示,“Smith”是家長為新生兒選取最多的名字。在電影圈了有大明星Will Smith,歌手里有Sam Smith,模特里有Lucy Blue Smith,潮牌里有Paul Smith,連熱水器都有個A.O.Smith。
美國頭盔屆的Smith,全稱Smith Optics。頂級型號Overtake(中文釋義:壓倒,超車),就是本文的主角。有若干配色的Overtake,看起來似乎比打雷還會“玩色”。
我買的是清新檸檬色,其實怪我色弱,灰色綠色分不清,我還以為這是個“高級灰”呢。盒子經(jīng)歷了跨越大洲的顛簸,已經(jīng)有些許變形了,但是頭盔保護的還不錯,啥事沒有。
箱子外側(cè)標注了基本信息,還貼心的準備了尺碼對照表。我的頭圍用M碼應該是剛剛好,至于戴起來夾不夾頭,就要看他頭盔的設計了。
常規(guī)抽屜的設計不足為奇,頭盔形狀倒是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你看過異形嗎?說到異形,我就想起西游記里的妖怪,明年秋天,中美合拍的。。。
隨頭盔附帶的配件包含帶logo的頭盔袋、替換襯墊、緊急信息貼紙和一本厚實的說明書。
說明書有中文,有英文,有法語,甚至還有阿拉伯語,這么齊全的牌子彰顯了Smith把貨賣向全世界的野心,但在國內(nèi)似乎沒找到什么靠譜的Smith官方渠道。
緊急信息貼紙是美系頭盔常見的東西,對于我來說,這個貼紙理論上很有用,“萬一”的時候能保命。但實際操作起來不一定有用,打個比方,真出事休克了,如花給你做人工呼吸外加邊上放郭德綱相聲你都醒不過來的那種,現(xiàn)有的醫(yī)療救援人員沒有那個意識去看你頭盔里面的緊急信息。這是意識、習慣的問題,需要全行業(yè)甚至跨行業(yè)去推動,太難了。
不跑題了,頭盔正面看著像烏龜+鯨魚+異形的結(jié)合體,和常見的頭盔設計不同,Overtake采用了頂部“集中開孔”、底部“分散小縫”的設計理念,同時結(jié)合了Koroyd黑科技蜂巢,保障安全性以及通風性能。
側(cè)面能看出頭盔的主體設計思路,頂蓋(真·大王八蓋)、主體、尾端,層次分明,循循漸進,算是比較特立獨行的設計,也成為了Smith的招牌設計。但尾部的設計我不是很理解,太銳了,直接一個近乎九十度的角直聳入云,和近年來圓潤的氣動透氣盔設計大相徑庭。
頭盔后面看,感覺更直觀,這也太丑了?粗拖褚粋垃圾桶的口,這你受的了嗎。但就算這么丑,人家也得過紅點設計大獎,雖然坊間一直流傳紅點獎“給錢就能上”,但總比什么金雞百花含金量高。
外觀大致吐槽完了,再看看細節(jié)。前端左右各有一個金屬銘牌,沒啥意義的設計。同時,用了Koroyd蜂巢,導致沒有足夠大的開口放置眼鏡,只能老老實實戴在臉上。
頂蓋與主體通過黑色的橫梁鏈接,保證頭盔能在安全性上通過美國歐洲的安全標準。但是橫梁和頂蓋的設計并不連貫,審美上需要適應一段時間。
頂蓋尾端微微翹起,借鑒跑車設計?增加后部多少多少的下壓力?讓你高速的時候頭部不會被氣流帶的上下亂飄?不至于吧。
頂部四個面積巨大的開口為頭部提供幾乎全部的透氣效果。但僅從我們這些非專業(yè)人士對設計的理解上來看,就是頭頂一個巨大的“田”。“地主階級”可以買來彰顯自己家里有田有地。
尾部的通風口兼具頭盔束帶的固定座。考慮到佩戴時頭盔束帶的位置,這個通風口作用效果有些堪憂。
前文提到了Korody黑科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到底是啥。MIPS你知道吧,Korody和MIPS屬于類似的頭盔安全設計,區(qū)別在于MIPS是利用塑料片的滑動來抵消一部分撞擊帶來的旋轉(zhuǎn)力,Korody是利用材料特性分散撞擊壓力。
但是Korody并不完全以完美的六邊形蜂巢形式出現(xiàn),在某些部位,它會被壓縮變形以適應頭盔殼體。但無需擔心安全性會有所損失,因為還有嚴格的美國歐洲安全標準替我們把關(guān)。
頭盔內(nèi)側(cè)能看出Korody的全部真容。盡管頭盔開有十幾個通風口,但最后都是以這六片Korody來守護。因此,頭盔內(nèi)部更趨近于一個圓潤的頂,和我們常見的設計非常不同。
由于沒有額外開槽做通風口,整個頭盔的透氣均交由Korody代勞,因此我也特別的感受了一下Korody在靜止狀態(tài)下的通風感受。確實,不論是哪個角度的氣流,都會被“吸管”導向頭部,放射狀排列的Korody蜂巢“吸管組”就像在你頭上安放了360度電風扇一樣,直入你的心靈,啊不,你的頭頂。
太陽穴位置是頭盔束帶固定座以及頭盔懸掛橫向調(diào)節(jié)的固定座。就是這個位置,由于安放了太多東西,所以戴起來顯得有些“異物感”。雖然Smith也是歐版頭型,但是并不顯得夾頭,唯獨這個位置會讓人產(chǎn)生不那么舒適的感受,一句話,“舒適以上夾頭未滿”。
中央有一個十字形開槽,作為整個頭盔唯一的通風通道,開槽的起點就是前文所指出的下部“開縫”。至于細小的開縫帶來的實際通風效果,我表示,沒啥感覺。
頭盔前部的小縫進氣口,面積小的讓人有種不敢相信的感覺。對比Prevail、Prevail II、Protone、Valegro等同樣設置前額獨立進氣口的頭盔,Overtake的設計有點過于保守了。但考慮到整體設計為配置Korody而做出的妥協(xié),也不好說什么。
這款頭盔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后腦勺的包覆面積比較小,體現(xiàn)在凹起的后部頭盔殼體,但好處是,女孩子(或男孩子)的馬尾辮麻花辮可以穩(wěn)妥的放置。
懸掛是這類“名不見經(jīng)傳”頭盔的痛點。我以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國內(nèi)賣的好的頭盔,不管牌子、造型、售價如何,懸掛一定是優(yōu)秀的,市面上保有量較高的Protone或是Prevail,懸掛都可以用“貼合”、“舒適”、“方便調(diào)節(jié)”、“幾乎無異物感”等贊美詞匯形容(盡管有些卡鏡腿,但只考慮頭部舒適度的話,絕對是一流的)。
而Smith這款頂級,設計上看是很復雜的,做工也算是精致,但使用體驗有些瑕疵。一是體現(xiàn)在懸掛的橫向縱向長度過短(包裹面積。,導致調(diào)節(jié)之后受力集中,無法做到“零觸感”。二是體現(xiàn)在微調(diào)旋鈕的質(zhì)感與手感上,旋鈕靜態(tài)松散,調(diào)節(jié)時生澀,讓我對這款頭盔的印象大打折扣。和POC Octal的問題一樣。
懸掛有三個檔位可以選擇,但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拔出,心疼。我習慣直接將懸掛調(diào)到最低位置,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承托住后腦勺。
束帶用的是獨立調(diào)整結(jié)構(gòu),通過一個活扣來適應臉型。還算是方便調(diào)節(jié),淺綠色的束帶也是清新脫俗,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LV是吧。
多余的束帶由橡膠圈收納,常規(guī)設計了,不多說了。卡扣手感不錯,輕輕一捏就可以彈開,比Velocis那種深按才能打開的形式爽快多了。
在夾帶私貨環(huán)節(jié),我不得不再次吐槽歐美頭盔上很常見但對亞洲腦袋不友好的設計,那就是太陽穴位置,西方人和東方人頭型差異最大的地方也許就是橢圓和圓形的差異,而反饋在頭部的具體部位上,就是太陽穴以及附近位置。
總結(jié):在頭盔外觀雷同的今天,Smith的Overtake可以說是憑借著異形設計殺出一條血路,但對于我們普羅大眾的審美來說,要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功能性層面,這款頭盔確實比較透氣,但你說他透氣是因為頭盔本身設計的好還是因為Koroyd的黑科技加成?我傾向于后者。除卻了Koroyd這個因素,這款Overtake并沒有太值得夸贊的點。細節(jié)設計的再多再好,結(jié)果消費者實際體驗下來還是覺得中規(guī)中矩,那這款頭盔哪怕是的了紅點獎,但在我心里還是沒過關(guān)。
這款來自美國的Overtake頭盔,亞洲頭雖然也能戴,但需要警惕太陽穴處的異物感,如果你能適應這一點,那倒是一個獵奇的好選擇,如果你沒有獵奇的需求,那還是老老實實選擇一個國內(nèi)常見的頭盔品牌、型號吧,畢竟市場,才是檢驗產(chǎn)品是否成功、設計理念是否被大眾接受的試金石。
責任編輯:Av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