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不看熱鬧看門道 香港場地世界杯觀賽指南
對于華南地區(qū)的車友來說,近來最熱門話題莫屬“你要去看香港世界杯捧‘盤爺’卡文迪什的場嗎?”
比賽即將在這周末打響,雖然比賽正式售票日是周末兩天,但實際上比賽將會在在1月15日率先打響。在1月15日進行的是團體競速和追逐賽的資格賽,以及非奧運項目的捕捉賽、女子20公里積分賽和男子30公里積分賽。所有奧運項目的決賽都會在周末進行。
那么場地賽奧運項目有哪些呢?分別有爭先賽、凱林賽、全能賽、團體競速賽和團體追逐賽。5個項目均設(shè)有男女子項目,因此場地自行車也是在UCI國際自盟中產(chǎn)生奧運金牌最多的項目,所以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關(guān)于場地自行車,最核心考驗車手的都是沖刺的能力。不同的是爭先賽、凱林賽著重的是短途的爆發(fā)力,團體競速賽和團體追逐賽著重的是配合,而全能賽則橫跨兩天,更著重于車手的體能安排。對于這些項目,你弄懂多少呢?在出發(fā)去看比賽之前,先科普一下。
爭先賽(Sprint)——貓捉老鼠的游戲,見證場地賽的王者誕生
假如說場地自行車含金量最重的是一個項目,那絕對是爭先賽。贏得爭先賽代表你是場地場館里騎車最快的一個人。
爭先賽是兩個人的爭斗,比賽一共斗三圈。第一圈虎視眈眈,第二圈伺機行動,第三圈全力沖刺。如果雙方實力差距明顯,那么基本上前兩圈的行動都是白費的,實力明顯占優(yōu)的車手絕對能在第三圈全力沖刺中獲得勝利。但如果實力相當(dāng)?shù)膬蓚車手,則需要在比賽中把握好發(fā)動進攻的時機。過早發(fā)力,可能會導(dǎo)致后勁不足;發(fā)力過遲,可能會被對手拉開距離。因此,爭先賽除了比拼硬實力以外,還是在斗智斗勇。當(dāng)然,如果你不想在比賽較早階段中碰到實力強勁的車手,那么在資格賽中就不能過于松懈。因為在淘汰賽中,車手將根據(jù)資格賽排名決定你在淘汰賽中的對手。
比賽時間:1月16日女子爭先賽
1月17日男子爭先賽
凱林賽(Kerin)——最危險的項目
凱林賽源于日本,最初用于賭博,比賽的觀賞性和偶然性都非常強。車手出發(fā)后,由一臺摩托車帶風(fēng)。摩托不斷加速,當(dāng)速度達到50公里時速的時候,摩托車離開跑道后,車手進行最后600米-700米左右的沖刺。這項比賽的危險度來源于“卡位”。出發(fā)的時候,6名車手是并排而行,他們出發(fā)的時候就卡到一個好位置,但不能超越領(lǐng)騎的摩托。而當(dāng)摩托車離開的跑道時,車手在速度較高的情況下,再次進行拼搶和卡位,為最后沖刺作準(zhǔn)備。這時,車手極容易發(fā)生碰撞。而在這種情況,輕微的碰撞都會導(dǎo)致摔車,甚至身后的車手也會被波及到。參與爭先的車手一般都會參與凱林賽的項目。相對于爭先賽,車手參與比賽時需要更多的勇氣。我國名將郭爽是凱林賽女子項目的大熱。
比賽時間:1月16日男子凱林賽
1月17日女子凱林賽
雌雄莫辯——團體競速賽(Team sprint)和團體追逐賽(Team pursuit)
關(guān)于這兩個項目,很多車友對此都一頭霧水。同樣是團體賽,同樣是兩支車隊對發(fā),同樣還是比速度,那么它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參賽人數(shù)不一樣:團體競速賽,男子參賽隊員為3人,女子參賽隊員為2人;團體追逐賽,男女子參賽隊員均為4名。
比賽距離不一樣:團體競速賽,男子騎行3圈,女子騎行2圈;團體追逐賽,男女子均為4公里(16圈)。
玩法和成績計算:團體競速賽規(guī)定每人領(lǐng)騎一圈后下撤,以最后一人的沖刺時間為團隊成績;團體追逐賽,隊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戰(zhàn)術(shù)和體能狀況交替領(lǐng)騎,計算第三名隊友過終點的成績,因此需要有3名隊員完成比賽。如果車隊能追到對方的第三名車手,那么比賽直接結(jié)束,K.O.對手。
由此可見,團體競速賽還是考驗車手的短距離爆發(fā)力,而團體追逐賽對于車手的耐力還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參加團體競速賽的參賽者依然會是參加爭先賽的車手,而團體追逐賽項目的車手一般不會再參加其他項目的比拼。
團體項目比起其他更節(jié)目更刺激的是,資格賽直接決定決賽名單。資格賽事直接比試車隊的速度,排在前兩名直接進入金牌的爭奪,三四名的進入銅牌爭奪戰(zhàn)。因此,團體項目將會非常緊湊。
聽美騎小編的解釋之后,還不是很懂的,那請記住中國去年宮金杰和鐘天使奪得世錦賽冠軍的項目是女子團體競速賽(Team Sprint),它也是中國明年里約奧運會的奪金點。
比賽時間:1月15日(男女子團體競速、追逐賽資格賽)
1月16日(男女子團體競速、追逐賽決賽)
升級競爭——全能賽
全能賽是近十年新增加的一個項目,并且在2012年整合多個項目,成為了奧運會的新成員。目前,全能賽包含了6個項目,分別是捕捉賽、個人追逐賽、淘汰賽、計時賽、行進間計時賽、積分賽。在這里也簡單介紹各項賽事的玩法:
捕捉賽:捕捉賽相對于大組賽,大家一起出發(fā),最后看誰先過終點。男子方面比賽15公里,女子比賽10公里。
個人追逐賽:兩個車手對發(fā),但是車手并不是互相比拼,而其實爭取最快的時間完成比賽。男子為4公里,女子為3公里。
淘汰賽:在整個比賽過程中設(shè)置淘汰圈,每一個淘汰圈最后一名需要下道,最后能生還的車手獲得比賽的冠軍。這也是全能賽第一天最精彩的項目。
個人計時賽:男子1公里,女子500米,排名按照完賽時間計算。
行進間計時賽:車手進行3.5圈的比賽,成績計算最后200米。因此,車手開始會在賽道較高的地方騎行,在臨近最后一圈俯沖下來,迅速加速,使得最后200米速度最快。因此,它也叫做俯沖計時圈。
積分賽:男子為40公里較量,女子為25公里。每十圈為一積分圈,前四名車手獲得5、3、2、1分。車手完成對大集團套圈獲得20分的加分,相反,如果被大集團套圈則需要被扣除20分。因此,積分賽對于車手的體能和智商都非常講究。
在2014年之前,全能賽都是按照每一個項目的排名累加,總分最小獲得冠軍。但是,在2014年的改革中,UCI為了將冠軍的懸念留到最后的積分賽,進行了積分系統(tǒng)的改革。前五項的比賽中,車手按照單項排名依次獲得40、38、36等積分。但在最后一項積分賽,他直接計算是在這項比賽中獲得的分?jǐn)?shù)。六項分?jǐn)?shù)相加為車手的總成績,分?jǐn)?shù)最高的獲得金牌。這樣的改革之后,車手完全可以通過積分賽一場賽事扭轉(zhuǎn)局面。積分賽套圈的20分獎勵,使得車手在積分賽中更勇于冒險。
比賽時間:1月16日(捕捉賽、個人追逐賽、淘汰賽)
1月17日(個人計時賽,行進間計時賽、積分賽)
另外對于想一整天在場館里觀賽的朋友,還將會對爭先賽、凱林賽中的復(fù)活賽部分產(chǎn)生疑問。
爭先賽按參賽12至24名運動員編組進行1/8賽及之前的賽次。各個小組的負者,可以獲得一次負者之間的比賽,其中勝者可遞升進入下一賽次,再負者將失去比賽資格。此賽次主要對有能力,但在某一賽次中失誤的運動員,給予復(fù)活機會,故名。進入1/4賽賽次的負者無復(fù)活賽。凱林賽第一輪資格賽時,小組負者也可通過復(fù)活賽再次獲得比資格。
對于沒有辦法到香港觀看卡文迪什、勞拉·特羅特、郭爽、李慧詩等明星級車手表演的車友,目前據(jù)了解香港無線J2頻道在周六(16日)晚上八點,周日(17日)下午六點進行直播。大家可看看家里面買的電視盒子的套餐中,是否可以觀看到這個頻道。
BIKETO美騎網(wǎng)也會親臨現(xiàn)場為大家?guī)碡S富的報道,敬請留意!
責(zé)任編輯: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