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訓練百年史:從“多騎就是王道”到“無功率不騎行”
▲間歇訓練對體能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隨后澳大利亞的教練Franz Stampfl發(fā)明了間歇訓練,跑步運動員羅杰·班尼斯特利用這一訓練法成功打破了一英里的跑步紀錄。在那個年代,長跑冠軍大多是間歇訓練法的信徒。
自行車手們在知道“間歇訓練”這個詞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這樣做了。英國的車手們在團練中輪流破風,在前面領騎的時候是高強度,退下來跟風的時候則是休息恢復,這就是變相的間歇訓練。
“沒時間訓練”
在60-70年代,大多數(shù)的車手都忙于比賽,而沒法進行太多的針對性訓練。從2月到10月是賽季,只有在賽季前后的那一個月有時間訓練,12月份則是休息時間。
這是一個悖論,車手們馬不停蹄,卻沒時間正兒八經(jīng)地訓練。比賽非常密集,車手們恢復時間的匱乏是非常明顯的。
“二月份開始,我們來到法國南部,一周之內會有三場比賽,期間我們還會一起團練。然后是古典賽,再是一周賽,然后就是環(huán)法,之后還有繞圈賽。一直到十月份的環(huán)倫巴第結束之后,賽季才真正結束。留給訓練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雅克·恩奎蒂爾
首個環(huán)法五冠王雅克·恩奎蒂爾會在賽前進行針對計時賽的訓練。他的教練在賽前兩周為他提供訓練計劃,并確保在備戰(zhàn)期間少參加比賽。
那時候的報紙開始推行間歇訓練,1965年,巴黎尼斯的冠軍兼記者Jean Bobet在報紙上寫下了他的訓練計劃,40公里每小時騎兩公里,30碼時速騎一公里,然后重復12次。
其他的車手在那時候并沒有時間來進行結構化訓練,他們很多人都是在有空的時候進行高強度地訓練。那時候英國有個牙醫(yī)名叫哈姆勒,他贏得了1972和1976年的奧運團體競速銅牌。他的日常訓練是在上下班的通勤。哈姆勒回憶說:“每一天上班和下班的時候我都在‘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