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luò)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魏魁的年度回顧:365天51場比賽 酸甜苦辣嘗遍
編輯注:魏魁是一名擅長于高原作戰(zhàn)的自行車運動員,他今年總共比了51場比賽,有11場獲得冠軍,其他站臺的也有27場,還獲得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越野淘汰賽的年度總成績亞軍。同時他還贏得了幾乎所有他參加的高原賽事,所以人送外號“高原王-鬼哥”。在他的個人年度回顧中,他說了自己奔波一年遇到的艱辛,也分享了自己收獲成功時的喜悅。從他的回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8年的冬訓的認真的
2017年一整年我都忙于家里裝修房子還有帶我母親看病,所以訓練和比賽對我來說已經(jīng)很佛系了。所以2018年從元旦開始我就和車隊一起開始系統(tǒng)訓練。第一個月以跑量為主,下午就去山里修賽道,給學員們講一些越野技巧。第二個月從公路量慢慢轉(zhuǎn)為山地量,同時也會定期加一些上肢力量的訓練。從三月份開始,進入強度訓練(其實我個人是最怕跑強度的),與此同時開始選擇一些就近的比賽,用比賽的方式來加強自己在強度上的不足。
我贏得了高原的幾乎所有比賽
今年我總共比了51場比賽,有11場獲得冠軍,其他站臺的也有27場。比較高興的是能獲得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越野淘汰賽的年度總成績亞軍,還有在高原的所有勝場(所以,大家都開始叫我高原王),其實這應(yīng)該是我從小生長在海拔2800米的環(huán)境里帶來的優(yōu)勢吧,會對高原適應(yīng)性更強。
▲魏魁(中)在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中與封寬杰和余光偉等高手對抗。
▲魏魁在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浦口站中,當時大雨滂沱。
▲魏魁贏得越野淘汰賽冠軍
整個八月 整個人是蒙圈的
好像沒有一件具體的事情,如果說難忘應(yīng)該是整個八月份。七月底參加完甘南藏地傳奇自行車賽后,我們一行直接趕到四川西昌,分別參加了環(huán)邱海和谷克德的公路賽。期間,因為我母親要去西安看病,所以西昌比賽結(jié)束后,我在重慶休整了一天直接去了西安,順便比了美利達在大明宮遺址的比賽。千思萬想報了一個山地大眾組想拿個前三,卻沒想到我的對手也是這么想的,最后拿了一個第四。
為了節(jié)省費用,又從西安坐火車到了山地公開賽巴林左旗站,比賽還算順利,拿到了預期的成績。就繼續(xù)一路向東來到長春參加諾迪維舉辦的凈月潭山地車馬拉松,當時封寬杰和余光偉也在,我覺得即便狀態(tài)再差自己也能拿個第三,萬萬沒想到來了一個俄羅斯的高手,我又拿了一個第四,扣掉稅只有八百,在長春住一個星期的費用都不夠。
當時西藏羊湖還有一場為期三天的多日賽,按照原計劃我要從長春直接飛拉薩(當時看到了一張相對便宜的機票~),結(jié)果一個夜班機,一個早班機,一路輾轉(zhuǎn),到拉薩整個人都累懵圈了。本想著下飛機找到組織后能安穩(wěn)睡一覺,沒想到組委會直接把我們拉到羊湖邊上安營扎寨,露營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高原上日夜溫差本身就大,結(jié)果晚上還下雨,帳篷很悲催的漏雨,睡袋就濕了,一晚上凍醒好幾次,第二天早上起來天氣還下著小雨,我整個人的狀態(tài)都是:我是誰我在哪?下雨絕對是高原賽的噩夢,特別容易失溫。當時就想放棄比賽,但是一看返程機票,媽呀都是五六千,就在糾結(jié)走和留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張飛綿陽的機票1800,比我之前訂的還要便宜50,立馬果斷決定放棄比賽,當我收拾好行李準備走的時候天就放晴了。整個八月我在路上花費了差不多一萬元,拿到的獎金也只夠個路費,心里那叫一個凄涼。
▲這樣的狼狽狀態(tài)只是比賽的常態(tài)
有收獲也有遺憾
應(yīng)該說是阿拉善的越野拉力賽了。第一天剛出發(fā)50米我的鎖踏從軸承上直接掉下來,還好當時立馬換了隊友老婆的鎖踏,狂追一路有驚無險拿到賽段第一,并且拉第二名將近3分鐘(老外因為換人被罰,第二走錯路耽誤了時間)。
本想著第二賽段就沒多大壓力,但是事與愿違,途中因為我們隊內(nèi)的判斷失誤,掉出集團一段時間。在我們追擊的時候,又因為一個大水車的出現(xiàn)導致全隊四人走錯路,足足多了10公里的路程。備受打擊的普牛已完全“放棄治療”。因為是團隊賽,我自己跑了也沒成績,兩人就佛系的遛了三十多公里。不過王小橋,楊啟航?jīng)]有放棄,30公里的路程快了我們十多分鐘,最后總成績出來我和普牛第六。其實按照當時王小橋他們的節(jié)奏,哪怕走錯路我們至少也能保住前三,卻因為我們心理上的放棄只能與領(lǐng)獎臺失之交臂,覺得挺遺憾的。
贏得山地公開賽男子越野淘汰賽年度亞軍
其實淘汰賽我的優(yōu)勢在于平坦的賽道,如果每次出門就是爬坡我基本在第二輪差不多就不行了,第三輪肯定死翹翹。
第一站南京能拿第一就是因為沒有一點坡,又是下雨,加上我的胎,還有分組的原因讓我輕松拿下冠軍。再比如寧化站,出門有坡,分組又不好,那站我只獲得十幾名。最后一站就比較戲劇了,本來對我來說是一場壓力很大的比賽,結(jié)果排位賽結(jié)束,分組一下來壓力就小了不少,然后幾個小組經(jīng)過親切的“面基”之后,到了最后的決賽,幾個大佬也是佛系過線。
今年的冬訓已經(jīng)開始
今年冬訓其實我是沒有什么目標的,因為整個2018年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到12月低還處于緊張的比賽當中,所以這段時間我給自己放了個小假,回家陪陪家人。從1月底開始我會步入訓練,主要還是以量和高原訓練為主。明年的賽事計劃也會偏向于云貴川地區(qū)這類我比較擅長的高原賽事。
成長感悟:真的挺想過過安穩(wěn)的日子
從2007年開始騎車到現(xiàn)在,一路收獲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甚至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像個“行尸走肉”,只是比賽的工具。常常會想萬一沒有比賽了,或者自己比不動了該怎么辦?這應(yīng)該是我們這類運動員所面臨的最現(xiàn)實,也是最嚴峻的一個問題吧。還有以前在外面跑再多也不覺得累,挺享受那些自由的日子。現(xiàn)在比完賽只想著能早點回家,也只有回到了家才能真正放松下來。也許真的是比了太久的比賽,總是顛沛流離,真的挺想過過安穩(wěn)的日子。
下一年:放慢節(jié)奏 多學習多沉淀
明年我應(yīng)該會更多的參加一些長距離的越野賽,還有云貴川的高原比賽,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高原賽事了,把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到極致。2018年我一共參加了51場比賽,2019年應(yīng)該不會那么多了,會拿更多的時間去和公司線下的俱樂部做一些交流和分享,拿更多的時間為自己的轉(zhuǎn)型做準備。
▲魏魁的抖音小視頻挺有意思的,有興趣可以關(guān)注一波。
責任編輯: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