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走四方(12):敦煌冷雨夜
2021年5月8號從桂林出發(fā),經(jīng)湖南、湖北、陜西、內(nèi)蒙、寧夏、青海、甘肅、新疆、西藏、云南,環(huán)了半個中國共20177公里。羅馬不是一天就蓋成的,想法也不是一拍腦袋就可行的,這一切的前世今生,且聽我娓娓道來……
早上出門比較晚,可能是休息了一兩天拖延癥又發(fā)作了,快出市區(qū)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古跡,這風格這成色不像仿的,昨天我應該抽時間在市里多溜達溜達,畢竟這里是歷史名城,很多東西都是其他地方?jīng)]有的。
沿著國道走了沒多久碰到了修路,“禁止通行”的路牌把我給唬住了,想也沒想立刻導航繞過這段,這次又讓高德坑了,帶著我走街串巷,一會兒穿過廢棄的鐵路橋,一會兒又是鋪滿鵝卵石的鄉(xiāng)間小路,折騰了一大圈終于回到了久違的國道,心里早已不耐煩了。雖說是在修路全線封閉,其實并不影響自行車通過,這次是走了彎路。
第一眼看到這個地名時我還以為穿越回深圳了,遠看不得了,近看不對勁!我還以為不小心跑高速上來了,拿出手機反復確認位置,這是國道啊,可國道上怎么搞了個收費站呢?可能是被問的人太多,特意立了個牌子“貸款修路,收費還債”有些地方只對大貨車收費,原因可能是這邊地廣人稀,加上環(huán)境惡劣,國道鋪設距離遠維護成本比較高,地勢相對平坦有時國道跟高速并駕齊驅,所以很多貨車司機為了省高速費就都走國道,也就出現(xiàn)了在國道上建收費站的情況。
快中午時突然開始變天了,遠處的天邊一片灰蒙蒙,而且開始刮逆風。越騎越吃力,手機也收到了風沙預警,自從在青海湖遭遇了那場恐怖的沙塵暴之后,多少有點PTSD了,心里一直擔心會像電影里演得那樣風沙一來,席卷地面上的一切,吹起來的沙子能把人給埋起來......而事實并非如此,頂多是影響人們出行罷了。
在高臺縣的南華鎮(zhèn)解決午餐補給問題,拌面+大窯給自己壯壯膽,輕輕松松吃干抹盡,在我這沒有飲食習慣只有餓不餓的問題。雖然外面揚沙沒停過,但我并沒有打算停下來,一來雖然刮風看著嚇人但沒有下雨,一切都好說;再說目前走了一百公里不到,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半掛車+沙塵暴,壓迫感滿滿
越往前越荒涼,道路兩邊的樹木沒有了,只剩下茫茫戈壁灘,荒涼到你都不會多看一眼,只愿埋頭向前不停地踩踏,半掛車呼嘯而過的氣流加上逆風,騎車的人就像小溪中的一片落葉裹挾著向前奔去。
騎了一段時間后下雨了,幸好找到了一個廢棄房躲了一下,下雨后氣溫也變冷了,待著躲雨總感覺不安,這雨要是一直下不停,今晚也不可能在這住。在等了四五十分鐘后還是決定繼續(xù)雨騎,說不定往前幾公里就走出云團了。
傍晚時分天空開始放晴,烏云散去,人心情也是大好,慢慢把速度拉起來了,30巡航。在清水鎮(zhèn)追上了健康,我倆在張掖碰到過(走四方(11):絲綢之路,初遇“健康”)。緣分吶!倆人一閑聊就決定在鎮(zhèn)上住下,明天再繼續(xù)往前走。
健康是從西安出發(fā)的,他是直奔青海湖,環(huán)青海湖后跟我走了同樣的路線,不過比我早幾天,我到張掖時他已經(jīng)在那等了幾天快遞了,他也要去新疆最后走新藏線到拉薩,甚至還推薦我去喀納斯徒步......我心想自己肯定是去不了的,也沒有徒步的裝備啊。
騎車的人遇到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得知我是廣西的后他驚訝的說“為什么你的普通話這么好?”,我就很納悶:長這么大還沒人夸我這略帶湖南口音的普通話標準的。一問才知道原來出西安不久碰到了黃劍,他是南寧的,正宗廣西老表(就是網(wǎng)上的那種口音),他們結伴同行,后面到張掖后分開了。至于原因嘛,各有各的說法,總得來說就是三觀不合,互相埋怨。
早上出門沒多久就碰到了扎胎,我這條傷痕累累且脆弱的馬牌GP5000,被劃開了一個口子。在路邊補胎時健康追了上來,用上他帶的落地打氣筒很快就處理好了正常上路。
雖然同路且路線也基本一致,但我們還是沒有結伴。因為是兩種風格:我是輕裝簡行,他追求自由自在。騎行速度也不是一個水平的,勉強不得。所以我繼續(xù)往前走,他在后面慢慢跟,前面有情況大家微信聯(lián)系。
▲嘉峪關
下午兩點到了嘉峪關,花錢的景區(qū)不去,城門樓子也沒啥好看的,就爬上小土丘遠遠看一下。景區(qū)這邊保護太好了,鐵絲網(wǎng)里三層外三層,估計是防止逃票吧。沒多久就繼續(xù)出發(fā)了,今天計劃是到玉門市。
▲此時距離玉門還有116公里
▲我以為的野生駱駝
下午的路程雖然有一些起伏,此時天公作美沒有刮風,可以保持住速度,到后半段緩下坡直接起飛,40巡航極速能到50多,第一次感到牙盤齒比不夠用。貼地飛行的感覺真的很爽,整個人趴在車上控制速度與方向,此時自行車與地面僅靠幾平方厘米的輪胎,來保持高速滑行,猶如蜻蜓點水,風從耳邊吹過,這就是自由的感覺。
路上看到了兩只駱駝,廋了吧唧,渾身掉毛嚴重,像個流浪漢,我以為碰到了野生駱駝。但后面跟人聊天才知道,野生駱駝比大熊貓還難看到,國道邊是不可能有的,這幾年只在敦煌沙漠里出現(xiàn)過一只,相當稀罕了。這兩只可能是當?shù)厝损B(yǎng)的,想想也合理:方圓幾十里就這么一條路,就是送人,別人也拉不走,就這么散養(yǎng)著。
▲密密麻麻的大風車
玉門市前20公里是個大風口,國道兩邊密密麻麻的大風車表明這里不是個騎車的好地方,指示牌上都寫著“過往車輛,注意橫風”,慶幸這是沒有刮風,要是趕上它脾氣不好,估計能直接把人吹飛。
快到市區(qū)時有輛半掛車壞了。堵了有七八公里,其實堵車對我影響不大,主要是貨車司機紛紛下車放水,一路上到處都是熱乎的小水洼,只能慢慢避開,防止甩到身上,不經(jīng)感慨我這是到印度了嗎?
到玉門市吃完喝完已經(jīng)晚上9點了,太陽還沒完全落山,我就想著今晚在外面露營算了,上次露營還是在寧夏。天氣也合適,不冷不熱,正適合露營。
▲趕在天黑前找到了一個廢棄房
一邊往前走一邊找露營地,終于趕在天黑前找到了一個廢棄房,里面還算干凈,進去艱難的把我的徒步帳篷給支了起來,為了輕量化也是沒誰了,這個帳篷簡直就是災難。好在邊上有條灌溉渠,水流湍急,很干凈打了些水沖了個澡,又洗了衣服,忙到十點多終于睡下了。這一天騎了232公里,均速26,是相當給力!
▲這個均速比較炸裂了
第二天出發(fā)后在黃閘灣鎮(zhèn)吃早餐,點了份牛肉面,好心的店家免費給我送了個雞蛋,正常來說雞蛋是要收錢的,估計是看我是騎車的免費送我,非常感謝!從玉門到瓜州有一百四十多公里,這一路補給少,所以在這個鎮(zhèn)上買了足夠的物資才出發(fā)。
▲每天與全險半掛并駕齊驅
越往前走越荒涼,昨天國道兩邊還能看到些綠植,今天就剩下滿地黃沙了;臎龅阶屓艘幻攵疾辉付啻,就想馬上逃離。這還是天氣好的時候,難以想象這邊刮風沙時人們怎么生活。
▲一眼能發(fā)現(xiàn)這小家伙嗎?
▲這樣
▲再這樣
就是這樣荒涼的地方,竟然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蜥蜴,皮膚已經(jīng)進化成了荒漠迷彩,身上甚至長出深色的斑塊,與地上深色的石灰石渾然一體,一時間真的難以分辨。小家伙的出現(xiàn)讓我感到了一絲慰籍:世間萬物無論大小都在堅強的與自然抗爭,努力地活下去。現(xiàn)在路都給你修好了,沒有資格放棄,再難也要騎出去。
▲初次會面
沒多久我就碰到了黃劍,之前健康跟我說過他在前面不遠,一輛山地車,后面一個睡袋,前面一個大帳篷。停下來嘮嗑認識下先,畢竟這地方碰到個廣西老鄉(xiāng)不容易,一陣寒暄過后各自分開了,還是那句話,有事微信聯(lián)系,后面會重逢的。
▲這速度擱哪都相對炸裂
到瓜州已經(jīng)快下午兩點了,目前騎了125公里,均速30,因為是順風加緩下坡,可以說是風馳電掣,一路狂飆。這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今天干到敦煌!還剩一百公里那不是手拿把掐,幾個小時的事,黃劍也是這樣想的,當時有誰會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
▲這個角度看車+裝備的投影面積很小
往前走了一個多小時,開始變天了,逆風+小雨,陰沉的天氣就像懸在頭上的玻璃瓶,隨時都會砸下來,在加油站躲了一會兒,等風稍微少點后再繼續(xù)出發(fā)。
▲烽火臺遺址
▲絕望
瓜州到敦煌這段路是緩上坡,平時騎問題也不大,但現(xiàn)在逆天的風夾雜著小雨,吹打著人的斗志,也澆滅了人的熱情。它不是讓你動不了直接放棄,給你不多的希望,讓你剛開始有信心能頂住,之后就要使出渾身努力才能保持15左右的速度慢慢向前退進,卡在兩地中間讓你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原地露營也不行,因為晚上會下雨。數(shù)著路碑,每一公里都是煎熬。
天黑之后又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敦煌機場,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定了個房間,趕到后已經(jīng)十點半了。整個人已經(jīng)精疲力盡了,人也幾經(jīng)崩潰,路上我多希望有個空房子能住上一宿,那怕第二天餓著肚子趕到敦煌,但哪有那么多美事。
今天的騎行數(shù)據(jù):240公里,均速25,這是整個路途中最遠的一次騎行,也是最深刻的,黃金開局,破爛收尾,今天還是端午節(jié)。收拾完后給黃劍發(fā)了條消息,他說還有40公里到敦煌,準備騎通宵!后面我才知道,他在快凌晨時被巡邏的警車遇到,警察二話沒說連人帶車給拉到了市里,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有時候并不是非要堅持,而是沒辦法停下來。
早上出門時手機摔了,砸在一顆小石子上,不幸中的萬幸磕在兩個攝像頭中間的玻璃上,偏一點損失一個攝像頭,要是反面就損失整個屏幕,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