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車友投稿:新人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輛公路車
最近,我發(fā)現(xiàn)公路車運動相比以前更加地出圈。這個“出圈”想必大家也都了解,很多圈子外的網(wǎng)紅正開始接觸這項運動,各式各樣的“提車日記”絡繹不絕。閑言少敘,說回正題。
我們普通人如果正在慢慢了解這項運動,新人想入坑,自然必不可免地要買一輛公路車。公路車跟相機一樣,但又不一樣。相機燒錢無止境,公路車在器材升級方面的花銷最多10個W左右,你就能騎上頂級的公路車了。這里不包括那些傳統(tǒng)品牌跟跑車的聯(lián)名款、紀念版或者跟一些做航空部件、超跑開發(fā)等機構合作研發(fā)的具備一定空氣動力學成本的車型。
▲比如這輛最近很火的 路特斯 TYPE 136
那么新人買車該怎么選擇呢?看預算!看需求!看配置!買車錢一定要有一個心理預估的價位,這樣才能買到一輛相對具有性價比的車,F(xiàn)在3-5K左右的價位,基本就是非常入門的車型,大部分都是鋁合金車架,可能會配個碳纖維前叉作為濾震,讓你有一點舒適性,這也是這類車型普遍的賣點。內(nèi)心OS大概就是:“雖然我這車整車不是全碳纖維,但我至少有碳纖維前叉”,多少起到了一定的心里安慰作用。這類車作為入門車型,在套件、輪組、把組和坐墊這些方面也都是入門的配置。說實話,作為一個多年的公路車運動愛好者,我更推薦學生黨去買這類入門車,因為它更適合日常代步的需求。相對長途的騎行,它整體的騎乘舒適性略差。這個價格區(qū)間里大概的品牌推薦有捷安特、美利達、喜德盛、迪卡儂等等(排名不分先后),他們在國內(nèi)的線下門店眾多,便于日常維修。
在6-10K這個價格區(qū)間,我更推薦想長期進行騎游黨的朋友們?nèi)ベ徺I。這類車型我認為算入門進階車,各項配置已經(jīng)基本能滿足你騎游、競賽的需求了。常規(guī)的車型可以標配碳纖維車架,套件和輪組相對差一點,碟剎甚至有全內(nèi)走線,不過是線拉碟,手感不太好而已。推薦的品牌有BROSS、瑞豹、捷安特、捷安特LIV、美利達和喜德盛等等(排名不分先后)。當然,也有鋁合金車架的選擇,SPECIALIZED、TREK、SCOTT(排名不分先后)等等吧,這一類基本就是買個標或者涂裝這樣子。也有部分品牌可能會給你配上全碳纖維車架、SHIMANO的105大套件,甚至是全內(nèi)走線等配置,我知道的牌子有IREFOX靈狐;KUNG(攻隊);QUICK(排名不分先后)等等吧(歡迎大家補充),具體可以自行上網(wǎng)搜索。
10-20K的價格區(qū)間,我認為是真正進階的車型了;径际侨祭w維車型,SHIMANO的105大套,輪組可能稍微差點意思,可能需要自己后期升級碳刀。推薦的品牌有捷安特的TCR系列(爬坡車)、PROPEL系列(平路破風車);美利達的斯特拉系列(爬坡車)、瑞克多系列(平路破風車);瑞豹的ROBIN、SPARK EVO、SPARK RS;COLNAGO;CERVELO;BMC;CUBE等等(排名不分先后)。這個區(qū)間也有超輕鋁合金車架的選擇,SPECIALIZED的ALLEZ SPRINT COMP;TREK的EMONDA ALR;CANNONDALE的CAAD系列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20-40K的價格區(qū)間,屬于資深騎手的選擇范圍,可以買上述提及品牌的整車,也可以自己DIY,總之選擇余地很大。除了標配的全碳車架,傳動套件可以上SHIMANO、SRAM的電子變速套件,輪組也可以選擇30MM-55MM左右的碳刀,碳纖維座管、把組等也可以追求輕量化,大部分器材黨都在這個區(qū)間里(手動狗頭)。推薦一些上述沒提到的品牌,這里我認為這些品牌更適合DIY:SEKA、CANYON、DE ROSA、LAPIERRE、RIDLEY、WILIER(排名不分先后)。
以上,是我個人在四個價格區(qū)間內(nèi)推薦的主流品牌供大家參考。建議新手們買車最好不要在網(wǎng)上下單,一定要去實體店!因為公路車的涂裝跟汽車一樣,圖片跟實物是有一定差距的。最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身高體型,配合店家的推薦選擇一個相對合適的尺碼。近些年,F(xiàn)ITTING的服務很流行,大家普遍認識到如何舒服地騎行是更重要的,我認為這也是自行車文化在國內(nèi)的普及甚至衍生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自行車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希望大家買車少走彎路,都買到心儀的愛車,享受騎行帶來的魅力!
責任編輯:Ting
資深薩甘車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