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十年賽里木湖為何如此尷尬?
事實上,這些問題重要根源在于參賽名單有不少職業(yè)車手參與,他們有的是國家冠軍、有的是洲際隊員。今年部分車隊引入了他們作為外援來增強了車隊的實力,但同時也拉大了大集團之間車手的水平差距。在第一賽段過后,不少參與了這場賽事的業(yè)余玩家就說抵擋不住這樣的強烈的拉扯和速度。而事實上,當一個大集團中水平差異過大,就會引起安全問題。因為水平不足的車手為了跟上大集團,會造成過度消耗。而當他們在極度疲憊的狀態(tài)下,注意力以及在集團的對抗能力都會下降,最終會影響車手的判斷力和控車能力,從而造成安全事故。
其實,環(huán)賽里木湖作為一個偏競技性的多日賽,他們在報名就開始前進行篩選。組委會要求只能以車隊參賽,不讓散客車友參賽;其次是參賽中規(guī)定國內2014年12月31日后未在國家體育總局擊劍中心注冊的專業(yè)運動隊,運動員,外籍運動員不是職業(yè)公路自行車賽運動員符合規(guī)定的均可以參賽。
那么在這明確規(guī)定下,為何還是出了十年不遇的亂子呢?
可以先談談在2015年第九屆環(huán)賽里木湖的情況。去年賽事的參賽陣容受到“獎金史無前例”的五陵原自行車賽以及第一年的中自聯(lián)沖擊,幾乎沒有國內知名業(yè)余車隊參賽。門面不能說慘淡,但是絕對是失色。而今年第十屆環(huán)賽里木湖,主辦方自然很希望看到各路高手來參加,特別是外國車手。對于目前國內所有由政府主導的比賽,他們幾乎都愿意看到自己的比賽有外國車手參加。因為有外籍車手,賽事就可以升級叫為“國際賽事”,影響力和噱頭都大大提高。尤其對于大眾媒體宣傳來說,賽事能聞名海外絕對是一個賣點。因此,對海外車手放寬門檻,這也是幾乎業(yè)界默認的做法。
界定一個外國車手是否是一名職業(yè)公路自行車賽運動員非常困難。在第一賽段受挫之后,就有人開始把那些老外車手逐個翻牌,看看哪些有在UCI注冊。在國內,只有省隊專業(yè)運動員才可以在UCI注冊。但在國外,卻并非如此。很多人都可以在UCI注冊,比如在世界大學生錦標賽上其他國家的學生運動員幾乎都擁有UCI執(zhí)照;再說說國家隊,筆者認識的一名車友是一家東南公司的老板,絕對的業(yè)余車手,但他竟然可以代表文萊國家隊參賽。因此,如果你沒有證據(jù)證明他目前正在洲際隊以上級別的車隊效力,以自行車為正職,你就不能咬定他是一名職業(yè)運動員。從這一個角度看,筆者還是同情組委會。
另外一方面,將“職業(yè)級別“的車手放進來,環(huán)賽里木湖并非第一家,國內還有不少賽事也有同樣的做法。但為何其他賽事沒有出大事呢?首先是外籍車手的占比問題,看到環(huán)賽里木湖今年的參賽名單,大家都都驚呼這是中外對抗。除了幾支老外隊以外,今年還有不少國內車隊引入了外援以求增強對抗的實力。而大面積的實力強勁的老外兵團加入,就大大增大了集團的對抗程度。在第一賽段前30公里,大集團速度達到52Km/h,速度完全超出業(yè)余選手的水平。這也引起了國內車手的眾多不滿。
而當然最令人吐槽的是,組委會對于自己的執(zhí)法不堅定。今年眾多媒體的環(huán)賽里木湖的報道中,除了摔車以外,最多報道的是車手被取消資格,成績又被更改了。在第四賽段,因為前幾個賽段被取消資格的車手,組委會還批準他們參與“騎游”,但不料這些車手都不是泛泛之輩,最終出現(xiàn)了被取消資格的圖克含蓋幫助隊友羌巴獲得賽段勝利的一幕。這也導致了第四賽段峰回路轉的賽果,羌巴被罰200秒,失掉了賽段冠軍同時也失去了總成績的領先。毫無疑問,這個處罰結果是合理的,但在這關鍵時候,對關鍵車手作出“致命”的判決,大家普遍對這樣的判決產生負面反應。組委會注定要為當初的“仁慈”買單。
賽里木湖來到第十年,組委會有很成熟的組織賽事的經驗,線路非常成熟,也有一流的接待和后勤團隊。但是來到第十年,他們卻面臨著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這也導致組委會在面對來自運動員的質疑時,表現(xiàn)出猶豫不堅定的尷尬姿態(tài)。
這場一直由政府投入,在國境之北舉行的中國業(yè)余多日公路賽,我們并不想在第十年劃上句號。在一直缺乏商業(yè)支持下,他們能堅持自己的信念辦下去,已經很令人欽佩。但對于新一個十年的發(fā)展,賽事發(fā)展的方向應該怎樣?這是博州政府需要考慮的事情,是否需要引入更專業(yè),經驗更豐富的公司去操辦;是否把賽事升級為職業(yè)賽事,亦或是將業(yè)余賽和職業(yè)賽同時舉辦,分組競賽;如何發(fā)展當?shù)氐淖孕熊嚱洕咳绾胃纳飘數(shù)氐慕煌y題?環(huán)賽里木湖賽十年,何去何從,向左還是向右只能留給博州政府來給我們答案。
責任編輯:四川
一個曾經的業(yè)余車手,曾多次登上領獎臺,F(xiàn)在騎車騎不過一眾業(yè)余好手,轉做賽事記者坐摩托車,我就不信還跑不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