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是一種毒藥
每個男生都有一個關于自行車的夢!
記憶中父親可以用一輛黑色的二八自行車載著全家人走親戚,上面還掛滿了大包小包;記憶中放學后、下班后,滿大街自行車穿梭著,清脆的鈴聲淹沒在回憶中;記憶中高年級的學生情侶在地頭的柳樹下有說有笑,讓人甚是羨慕……關于自行車,太多太多的記憶,它影響了60-90年代好幾代人。那時候自行車就是我們兒時的樂趣,在個子還沒長到自行車一樣高時,我們就可以騎著家里的二八大杠去沖個坡,有時控制不住了,狠狠的摔在麥草垛或馬路邊的臭水溝里。忍著痛爬起來繼續(xù)蹬……這或許就是第一次中毒吧!我們可以為了它忘記回家吃飯被老媽揍。
從中學開始,一些離學校遠的同學可以堂堂正正騎自行車了,這時已經(jīng)有沒梁的三叉車和二六自行車了。放學后,只見上千輛自行車從學校大門往外擠,馬路上清脆的車鈴聲連成一片甚是壯觀,一點也不比天安門的那個場景遜色,好生羨慕。還有一些很深的記憶我到現(xiàn)在仍歷歷在目。有些高年級的同學經(jīng)常在我們低年級的同學面前?,遠遠的騎著自行車飛快的沖我們?nèi)巳憾堰^來,眼看快要撞上了,突然來個急剎車,自行車車尾轉(zhuǎn)了180度,“這就叫神龍見首不見尾。”他趾高氣昂的說著就迅速不見了影。
我們離家近的不能住校,所以就不能騎自行車上學,那時候只有羨慕的份,為什么家離學校不遠點呢?直到高三的時候,我托人從別的地方買了一輛二手的變速車(前后帶減震),第一輛自行車陪我只度過了一年多,暑期打工的時候獻給了小偷。
2011年夏,經(jīng)過朋友推薦終于有了一輛真正的山地車,有了它之后一直當“媳婦”愛著,車不離身,每次騎完擦得錚亮錚亮的。慢慢的開始跟著騎友們參加業(yè)余活動。
2011年7月夜騎西安曲江
第一次參加活動是翻越驪山,早上7點就在南門集合,一行十幾個騎友浩浩蕩蕩的穿過城東來到洪慶,心里難掩激動和興奮,原來騎行是這么美好的事情。我們熱愛大自然,我們綠色出行,我們不會受限于城市的擁堵,我們是這個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1年6月4日初次騎行上驪山
而正是因為那天的興奮和經(jīng)驗不足,下坡經(jīng)過一段沙石路的時候沒有控制住車,車輪打滑,由于下坡慣性的原因整個人躥出三五米遠,劃破的胳膊沾滿了沙子。但正是有這么一摔,我能體會到快要摔的感覺,怎么去更好的控制車子和人結(jié)合。下坡到柏油路的時候時速放到50+,這個時候你才能體會到騎行的魅力。
40+的溫度里騎行了一天的腿
2013年10月秦嶺大巴山
接著有了曲江、浐灞、小峪、白鹿原、藍田、寶雞……的騎行,一發(fā)不可收拾。
2012年5月份處在離職的空檔期,那年27歲,在工作經(jīng)歷了技術、銷售、項目管理等崗位之后不知何去何從,這種迷茫遠遠大于高中退學之后的選擇和畢業(yè)找工作的抉擇,也可能是懷疑自己的選擇和能力。也就是這個時候朋友詩杰跟我狀態(tài)基本一致,同在上海的我們不約而同地提出出去走走,想過騎車繞江浙滬一圈,想過做個背包客去云南,想了很多地方,為什么不去更遠一點,西藏!
去西藏坐火車飛機去有什么意思,還不跟我們之前旅游一樣,坐個車到景點,逛完照個相走人,接著到下一個景點。在我們一致看法的情況下,我提出騎車去拉薩,從上海開始一直到拉薩,我們住帳篷,我們走遍大半個中國,我們體驗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短短兩個小時,我們由低潮到熱血,各自回家考慮一晚上再做打算,可不到幾小時,我們在電話中就已經(jīng)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任何一個騎友騎車去過拉薩的都會有很多很多的收獲,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經(jīng)歷、風景、磨練、友情、激情……是無法用一些詞、一句話或一篇文章能表達出來的,路上的30天,每天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每天都是不一樣的風景,每天的隊伍甚至在不停的變化,每天的心情更是不同,我們的眼睛和身體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不停地變幻著,充斥著!拔颐允Я朔较蛟诼飞,騎不出云海茫茫,我搖指著雪山問遠方,路盡頭可有夢想”。就像這句歌詞唱的,我們也不知道騎到拉薩會得到什么,我們能收獲的都在路上。
2012年7月4日到達拉薩布達拉宮
有人問我騎行的樂趣是什么?我借用張向東的一句話概括:這種戶外運動激發(fā)出的精神能量,真的可以超越自我,這是我喜歡騎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時騎行是一種不緊不慢體驗和感悟的旅行過程。體驗自然,感悟人生,不懼怕遭遇雨雪風霜和艱難險阻,把一切都視為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一種體驗,隨遇而安,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tài),沉著應對,這就是騎行。
作者:蝸牛(王輝)
微信號:whwilliam
責任編輯:Le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