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陳主任的古典賽騎游記——“萬福萬寧”公益挑戰(zhàn)
一個尋常的冬夜,我在北京的被窩里瑟瑟發(fā)抖,好基友Tony從海南發(fā)來賀電,問我要不要來主辦了環(huán)島賽揭幕戰(zhàn)的萬寧興隆騎車。我心里一陣興奮,但也有種不祥的預感。當年,他哄我參加了五指山pbp挑戰(zhàn),結果那天我在大雨中正反爬了兩趟阿陀嶺。我試圖說服自己:“東線能有什么坡嘛,很平的。”嗯,我也跟過環(huán)島賽,第一賽段最難的坡也就石梅山莊門口那500米爬升,不足為懼。
終于,我還是來了,誰也無法拒絕12月中國最適合騎車的地方。
▲在北方穿三件衣服都頂不住寒冷的季節(jié),海南仍然春暖花開
▲要不是地勤把我只用了兩次的裝車箱摔炸了,這次旅行會非常完美
因為環(huán)島賽,我來了不下五次萬寧興隆,而這次“山海騎緣”雅利檳榔·萬福萬寧公益慈善騎游挑戰(zhàn),也正是環(huán)島賽給海南島騎友留下的最寶貴財富之一。自從環(huán)島賽在2013年市場化運作以來,各種周邊開發(fā)日趨完善,迄今已經有海南聯(lián)賽、榮譽騎行、兒童滑步車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衍生活動。過往海南的騎游活動以俱樂部組織的為主,規(guī)模較小、形式單一;此次公益挑戰(zhàn)得到八方支援,吸引了上千名騎友到場參加(所有報名費均捐贈給海南青少年基金會),也設置了夜間音樂Party來豐富騎友們的參與體驗,是今年海南規(guī)模最大的自行車賽事活動之一。
從騎行本身的體驗來說,本次騎游挑戰(zhàn)也值得稱道——151公里的全程組線路(標稱200KM挺嚇唬人)設置了5個途中簽到點/補給點,騎友每二三十公里就能獲得一次補給;路上所有分叉口都有路標以及志愿者指示,最大限度確保參與者不走岔路;最重要的是,后援車和救護車不斷在路上巡邏,確保參與者的安全。
因為這些周全的保障,讓這場艱苦異常的挑戰(zhàn)令人放心。
根特-韋弗爾海姆
“今天怎么會下雨啊,是不是因為你來了?”這個黑鍋我可背不動,石梅灣的雨把我也折騰得半死。
從起點出發(fā)時,天氣只是陰天,配合海南20度左右的氣溫,理應是騎車的絕佳天氣。我跟著幾位公路車友,超過大部分山馬大叔,在集團靠前位置悠然刷里程。盡管幾位破風手不時拉扯,但尚處于體力充沛階段的我還是能死皮賴臉跟著。然而好景不長,進入石梅灣的濱海公路后,一路都是大雨+側風,讓跟風都變得非常困難。
這種類似于根特-韋弗爾海姆古典賽的騎行環(huán)境是我最討厭的,雨水沾滿了我的近視眼鏡,視線模糊不清;全身上下和鞋子都濕透,體感溫度急劇下降;前車后輪甩起的泥水胡亂地往臉上拍,你卻不得不跟風才能保持速度。
這段路過后,我宣布徹底放棄掙扎,改成騎游模式。
▲全身濕透的我
▲來到萬寧市區(qū)(64公里過后),我放棄治療,到路邊吃燒鵝。同行的兩位車友都在用SRAM的公路單盤,我卻臨陣換回雙盤
速降車手,資深自行車記者,媒體人,賽事商業(yè)攝影師,自行車賽事解說員,自行車相關出版物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