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騎行復古之路(10)八卦城,全國唯一沒有紅綠燈的縣城
姜野仍在路上。多年前美騎網報道過勇敢逐夢的年輕人姜野,環(huán)騎亞洲后,現(xiàn)在開啟《復古之旅》騎行,這一站是最后一站新疆站,美騎網每周連載,看看他眼中的這個不一樣的世界。
旭日東升,大風將帳篷吹得呼呼作響,西邊不遠的山里電閃雷鳴,看樣子該起身離開了。
我和老王重新返回到公路上,一股腦的向西而去。濃重的烏云翻滾著由西向東逼近,閃電直直的劈向山中的某處空地,隨后傾盆大雨像幕布一樣將山體遮擋起來。所幸平原地帶只是掉落了幾滴雨滴,并無大礙。
從烏云中走出來,天空立刻放晴。 筆直的白楊樹在路旁形成一道屏障,后邊是一塊塊正在被收割的玉米地。哈薩克牧民將山上的牧草運回家,被打草機壓縮成方塊的牧草整整齊齊摞成一座小山,從牧草的多少就可以知道他們家中的牲畜數量。漢族的果農把果園里的蘋果和桃子擺在自家門口售賣,我每次遇到都會買上一些帶在路上品嘗。
從新源縣城向西穿過一大片兵團農場再跨越伊犁河,就來到了鞏留縣。一進縣城,寬敞的街道修葺一新,綠草鮮花,爭奇斗艷。盡管城建如此美麗整潔,我和老王也并沒有打算多住幾日,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再次啟程。
向西繼續(xù)穿梭在平坦的莊稼地間,隨后脫離大道向左拐進荒野小路,南邊是烏孫山東端,地勢一路抬升。經過了最后一個村莊后,小路再次與大路相接,這條嶄新的大路連通著伊犁河谷和特克斯河谷,也是前往山南特克斯縣的主干道。
路旁村莊里多居住著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居民,村旁的麻扎上聳立著幾座不明年代的陵墓,陵墓不大,部分墻體黃土脫落,如風前殘燭一般隨時可以崩塌。大路上建起一座醒目的收費站,我和老王在大路與小路的相接處停了下來,把前一天從新源縣買來的桃子吃光,然后望著收費站開始犯起嘀咕。
我面對著公路觀察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除了汽車以外,沒有其他車輛和行人,不曉得這條路是否可以騎自行車通過。它是附近唯一一條通往特克斯縣的公路,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從此通過。我七年前曾搭車去過特克斯縣,在我還算完整的記憶中,清楚地記得這條路曾經的模樣:沒有柏油路,車輛一過,卷起一陣塵土。
我把最后一個桃子的核丟了出去,用水將沾滿糖分極高的汁水的雙手沖洗干凈,和老王踏上了這條大路。收費站的工作臺內坐著一位濃眉大眼的女士,我不想和她對視,但還是被她看到了,我低著頭快速駛過了收費站,回頭看了看老王,隨后發(fā)現(xiàn)她并沒有出來制止我們,于是松了口氣,直到向前拐進山谷,山體完全遮住了收費站,我才完全放下心來。
山谷中幾乎沒有一絲風,太陽高懸在頭頂,汗水從額頭上滲出來,然后順著面頰滴落在柏油路面。整條路被護欄和鐵絲網圍起來,因為山谷中有哈薩克牧民的牲畜,細長的牧道與公路并行,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小溪流時而從公路下方穿過,帶來一絲清涼。
到達山頂時,西邊的烏云緩緩向東而來,一條2.7公里長的隧道擺在眼前,顯然,這條隧道是在我初次光顧這里后修建起來的,以往需要從一側的盤山路翻越整座山峰才能到達特克斯,現(xiàn)在著實方便了許多。進入隧道就代表著上坡告一段落,準備開始享受“花錢”的快感。
錢花光了,特克斯縣城也到了,我和老王徑直走向事先預定好的一家民宿。這家民宿深藏在馬路旁低矮老舊的民宅中,這一片的房子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樣貌,一棟白墻紅瓦房,鐵門緊關,墻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暫停營業(yè)。我頗感奇怪,于是撥通了老板的電話,電話一端傳來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隨后拍馬趕到。
老板是一位中年女性,短發(fā),戴著一副近視鏡,身材瘦弱,看上去像個中學班主任。她為我們打開鐵門,并帶領我們進入一間老宅改造后的客房。客房雖然不大,但一應俱全,兩張單人床,一臺電視機,置物臺,洗手臺,衛(wèi)生間,熱水器......我們十分滿意。這里最讓我們感到舒適的是房門外寬敞的院子,院子里種著一顆大樹,樹下還有另外一間客房,客房里住著一位廣東來的老者,他一個人到此旅行,站在院子里我們幾個閑聊,就像是我們多年的鄰居。
樹下僅有一根晾衣繩,別無其他,我把體恤和褲子洗好掛在晾衣繩上晾曬。院子里忽然刮起一陣妖風,衣服被卷落在地,烏云漫過天空,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和晴朗。
特克斯是一座不算大的縣城,來這里旅行的人絡繹不絕,人們都想見識一下“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八卦城”。
如果你行走在這座城鎮(zhèn)的中心廣場上,不需要別人告訴你,你便可以察覺到它的特別之處。站在高高的臺階上,向四面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八條縱向街道都指向腳下的中心廣場。每條街道按照《周易》“后天圖”中的方位命名,“坎”對應北,“離”對應南,“震”對應東,“兌”對應西,“坤”對應西南,“乾”對應西北,“艮”對應東北,“巽”對應東南。另有四條環(huán)路從中心廣場向外圍延伸,所以我和老王所居住的方位便是二環(huán)內的“乾街”西側。
從高空俯瞰,整座縣城便是一張巨大的八卦圖封印在特克斯河北岸,令人驚嘆。到了夜晚,黑夜籠罩大地,街巷的燈火點亮,特克斯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懸于浩瀚的宇宙中,將周遭一切恒星網羅其中,使人不需要登上真正的太空,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這里有許許多多非常相似的路口,而每個路口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紅綠燈,所以這里也是全國唯一一座沒有紅綠燈的縣城。
人們會在驚嘆之余好奇是誰創(chuàng)建了這座獨特的城市。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1220年,受成吉思汗的邀請,古稀之年的丘處機西行至中亞,當他來到特克斯河谷時,發(fā)現(xiàn)這里是絕佳的風水寶地,于是在此設計建造了八卦城。二說是在1937年,時任伊犁屯墾使兼警備司令的邱宗浚,在特克斯升為縣后,按照《易經》中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概念設計建造了八卦城。邱宗浚是“新疆王”盛世才的老丈人,而他們都是遼寧人,與我還是老鄉(xiāng)呢,這樣看來,這座城和千里之外的東北多少還有些淵源,作為一個東北人來到這里仿佛是看望一位遠房親戚。
經我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第一種說法并不確鑿,丘處機當年似乎并沒有到過特克斯,所以更不可能在此建城,這種說法應該是人們的一廂情愿。為何會這樣牽強附會呢?那還得從我的老鄉(xiāng)邱宗浚說起了。邱宗浚仗著自己是盛世才的丈人,在新疆的權勢也越來越大, 經常胡作非為,欺壓百姓,大肆搜刮財物,人們對他也是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正因如此人們才不愿承認自己生活的城鎮(zhèn)是他的杰作吧,畢竟仙風道骨的長春真人要比貪得無厭的軍閥更受人愛戴不是。
我和老王在“兌街”閑逛,不一會就走到了三環(huán)路,街上可以看到各個民族的面孔,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回族,還有蒙古族......商販推著車子在街上售賣新鮮誘人的水果,三兩游客漫無目的東張西望,這里和大多數新疆縣城沒什么兩樣,只有站在上帝的視角,它才是最值得當地人驕傲的。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張半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