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高海拔訓練的原理你了解么?(一)基礎篇
本文來自現正就讀體育管理專業(yè)的美騎讀者“小舒xin”投稿,共分三篇連載,歡迎大家轉發(fā)評論和點贊。
▲(圖片來源:cycling weekly)
高海拔訓練一直是騎友們比較關心的話題,在咱們的印象中,很多國內外大pro都會進行相關的訓練,比如國內業(yè)余車壇的高原霸王,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門源長大的--魏魁,基本包攬2018年所有高原賽事的冠軍;國外的 “大表哥” 克里斯·弗魯姆,經常在海拔2300米荒無人煙的泰得峰騎行。所以大家普遍認為高海拔訓練=提高騎行表現。這種觀點正確一半,那么下面一起詳細了解一下高海拔訓練的那些事兒。
“記錄表明,自1968年以來,有過高海拔生活或訓練經歷的運動員贏得800枚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獎牌,占比高達95%。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成功進行耐力比賽需要進行海拔訓練。”– Joe Vigil博士,2008年美國奧林匹克運動隊 田徑教練
高海拔訓練原理
在高原或缺氧環(huán)境下進行有氧運動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影響。氧氣是我們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在缺氧狀態(tài)下,人體會努力利用較少的氧氣來產生所需的能量。 為此,一種名為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蛋白質引起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人體利用氧氣的能力的反應,具體來說就是人體內含有越多的低氧誘導因子,越有利于骨骼肌中氧氣的運輸和利用,也就意味著它可以讓你在騎行時呼吸更加輕松,同等強度運動時心率不會飆太高以至于難受。所以可以認為人體內的低氧誘導因子含量越高,運動表現就越好,并且下到平原地區(qū)比賽會有明顯提高。
血氧飽和度[SpO2]也是衡量運動員在高海拔環(huán)境下運動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在海平面,正常人的氧飽和度都在(98%-99%)之間。然而一旦上升到高原環(huán)境后,血氧飽和度會下降到90%左右。經過相關適應訓練的運動員可達到93%-95%的水平,因此在高原地區(qū)血氧飽和度越高,在比賽時越不容易出現頭暈,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
此外,(EPO)促紅細胞生成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要素。EPO曾是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興奮劑,其主要功能是增加血液的攜氧能力,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效果非常明顯(環(huán)法七連冠-阿壯)。但要注意,我們人體自身也可以合成EPO, 據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連續(xù)下降4H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的EPO濃度會急劇上升,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
高海拔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wěn)定,由于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上一篇:真實案例:騎行理賠全過程詳解
云南艾維車友, 熱愛自行車事業(yè) 9月將赴英國留學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