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公路車購買指南-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公路車(上)
1.公路車vs健身自行車(Fitness bike)
健身自行車和公路車在它們的DNA上非常相似,最初都是為了輕便和運動而設計的,讓你在鋪裝的路面上快速行駛。在某些情況下,健身自行車與公路車是基于相同的車架,具有相同的套件和不同的車把進行區(qū)分,公路車使用彎把而健身自行車則配備直把。
因此健身自行車的騎行姿勢更加直立和舒適,使其在日常使用中更加實用,對于大多數(shù)初學者來說,騎起來更容易和直觀。不過由于直把的存在,健身自行車明顯不太符合空氣動力學,握持姿勢也更少。健身自行車的特點是有很多配件使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比如除了行李架,還會配備鈴鐺和車燈,擋泥板通常也會安裝,通常也使用平踏,不用額外再使用鎖鞋了。健身自行車一般比同款的公路車略重一點,純粹是為了休閑騎而設計的。
2.公路車vs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
盡管有些型號越來越難以區(qū)分,公路車和全地形公路車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它們的用途。依據(jù)傳統(tǒng)而言,公路車是為在柏油路上比賽和速度而設計的。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車型設計偏離了比賽和平整的柏油路。就像Specialized S-Works Aethos和OPEN MIN.D。雖然全地形公路車起源于礫石道路和不受時間限制的有趣騎行,但一些最新的設計以強大的能力和速度為目標,比如Ridley Kanzo Fast和3T Exploro Race EKAR 1X13。
無論你用哪種車騎行,最終都會到達某個極限。就公路車而言,限制因素是輪胎間隙、耐久性、傳動比以及缺少擋泥板和安裝點,全地形公路車則會在性能和空氣動力學方面受到限制,全地形公路車的車子和車手的騎行位置都不太符合空氣動力學,傳動比通常不適合高速行駛,操縱也不夠精確和直接,不適合快速的比賽動作。由于其更穩(wěn)健的設計,全地形公路車通常比同級別公路車更重。然而,隨著今年最新一代產品的發(fā)布,這兩個類別將越來越多地開始重疊和合并。
3.公路車vs電助力車
電助力車被嘲笑的日子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它們正在迅速發(fā)展,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蓬勃發(fā)展的eMTB市場,一些新技術在eMTB領域被采用或至少被改進中,這意味著擁有強大電機和電池的電助力車與真實公路車模擬的區(qū)別越來越小,使它們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可行的替代選擇。
自己寫的還是翻譯的?如果是翻譯的,請注明出處?如果是自己寫的,這還真是一篇用心的好文,但是我感覺不像自己寫的
翻譯的,開頭就標明了出處 Grand Fondo Cycling 文末有原文鏈接的……
+1
22確實,在國內不管自行車圈還是其他媒體,基本都是搬運居多,像美騎這種能夠注明出處還放鏈接的已經(jīng)算是良心了
+1
22其他媒體我不知道,美騎轉載是買的,比賽圖片也是買的。我投的稿子都有圖片因為版權不明被美騎拿掉的。
+1
22自行車騎行融合了美學、歷史、技術以及隨和、開朗、健康、耐力、旅行、自然、隨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令人生更為豐富。
+1
23小編真逗幾千塊的車都不安全了,這節(jié)奏帶的可以,割韭菜嘍
+1
23我選。我選。我全要
+1
23尾燈,,太陽能那個一閃一閃的也是挺夠用的。目前壞的第一個就是按鍵那。
+1
22買了個瓜車,等到貨。。
+1
22第七條需求是核心需求
+1
22國內一些大品牌的出現(xiàn),我覺得價格對入門的人非常友好,國際大品牌就買頂級的,入門款,我覺得選國產品牌挺好(這里說的不是鳳凰飛鴿之類的)
國內一些大品牌的出現(xiàn),我覺得價格對入門的人非常友好,國際大品牌就買頂級的,入門款,我覺得選國產品牌挺好(這里說的不是鳳凰飛鴿之類的)
+1
22何不食肉糜...一秒10行,已閱
+1
22廣州美騎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