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chǎn)品功能順暢使用。
從零到無窮:久裕創(chuàng)始人談久裕的由來
幼年貧窮、白手起家、困難重重、突破重圍、事業(yè)有成,這仿佛是一本創(chuàng)業(yè)小說中的情節(jié),但這寥寥數(shù)語恰恰總結了一位老人的傳奇一生。他是陳俊雄,不過車友可能對他的公司更為熟悉——久裕,而他正是久裕的總裁,久裕集團正是由他親手建筑而成。
上周BIKETO記者前往深圳久裕工廠拜訪,有幸見到了這位忙碌的老總。這位66歲的總裁在1971年創(chuàng)立了久裕公司,以花鼓出身,縱橫自行車行業(yè)達42年,在業(yè)內樹立良好口碑。在我們面前,他更像一位諄諄教誨的長者,將他這一生的經(jīng)歷如數(shù)珍寶般與我們分享,因此,筆者更愿意稱他為陳老先生。
久裕是從零開始的
年過六旬的老人談起久裕之初,只用了一句話:是從零開始的。
陳老先生小時候家里很窮,母親是洗衣工,父親跟朋友合伙開了一個制作自行車零件的作坊,制造前叉、后叉。陳總裁因為家庭情況,只能在學校進修到高中,后來參軍,退伍之后為維持家計,作為家中獨子,“為了生活”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在選擇產(chǎn)品的時候,他走了一條跟父輩不同的路。他覺得雖然自行車前叉是必備零件,但畢竟制作技術水平偏低,而輪組尤其花鼓是整臺車的核心之一,如果能在這部分有所建樹,在技術領域和未來的市場會比較吃香。因此陳老先生一頭扎進這個行業(yè),一埋頭就是四十幾年,并成就了久裕集團,老先生坦言,到目前為止,他覺得是選對了產(chǎn)品。
人生的轉折點:收不到的兩萬五千塊欠賬
選了花鼓作為突破產(chǎn)品,但當時臺灣的技術水平比較低,要做成一個好的花鼓經(jīng)歷了相當艱辛的過程。一開始經(jīng)營的時候久裕主打臺灣的內銷,但一年后,發(fā)生了一件讓陳老先生可謂是畢生難忘的事情,這也成為他的人生轉折點,他頓覺臺灣市場太小,那年,他24歲。
那天陳老先生到臺南收賬,當時臺灣的交通十分不便,住在臺中的他要搭乘五個小時的火車再騎一個半小時的自行車才能到達永康縣(目的地)。他清早四點坐車,正午十一點半光景才到目的地。當時的久裕算上陳老先生及其太太才六個員工,占地15坪(約45平方米),與對方相比實在太小了,年少的他應該也沒想到會在人家的地盤上受到如此不平的待遇。
“我告訴前臺小姐,我是久裕工業(yè)社的,前來收賬,麻煩她轉達。她應承之后就讓我一旁候著,直到十二點,一點消息都沒有。后來一點鐘上班了,我又再次拜托她,她聲稱欠款已經(jīng)轉至總經(jīng)理處,我心想那應該快了。結果到下午三點鐘,她又聲言已經(jīng)轉到董事長。我只能干等著,沒人理我,一杯水也沒有。后來臨近五點鐘她們快下班的時候,我說‘小姐,對不起,我那個賬現(xiàn)在怎樣了?’”她則稱董事長外出了,印章也被帶出去了,因此今日無法還賬。
當時又饑又渴的陳老先生滿腔委屈,大半天苦等未果,他說,“我請你們的總經(jīng)理出來。我從早上十一點半等到下午五點,沒人理我,滴水未進,受到連乞丐都不如的待遇。我告訴你,這樣的公司不像公司,有一天,我久裕會比你更大。即使這兩萬五千塊不夠,就算是當乞丐我也會證明給你們。這筆賬你給也罷不給也罷,反正我不會再來要了!”于是,他含淚騎著單車折返,一番周折直到凌晨三點鐘才到家;丶衣飞纤肓撕芏,臺灣市場終歸不是久留之地,要拿出勇氣走出另一條路……
“我要出國!”開辟東南亞市場
那天,年輕的陳老先生一宿未眠,第二天母親一起床,他就告訴母親,“我要出國”。二十來歲的他當時一句英文也不會講,更從未踏出國門,但當他把昨日之事告訴母親,母親答應了。他出國的首站定在泰國,因為當時母親的干哥哥在那邊。就這樣,提著母親買的公文包,一個人飄洋過海,在香港轉機的時候,因為聽不懂播報員的英文和廣東話,差點錯過飛機。終于到泰國,干舅舅介紹了一位姓蔡的先生,那年他25歲,蔡先生則接近60歲。又經(jīng)過蔡先生牽線,他結識了一大幫生意人。因為臺灣的挫折,他心里總有個疙瘩,拜訪初期總擔憂再次碰壁。誰知,這些長者卻用一顆照顧小孩子的心來關照他,而這些長輩的年齡至少都在四十歲之上,有的甚至達80歲高齡。談妥了泰國的生意,年輕的陳老先生決定奔赴下一站——新加坡。就在泰國的蔡先生送他前往機場的路上,他突然提議讓蔡先生擔任泰國市場的全權代理。蔡先生很是詫異,表示要簽署協(xié)議,陳老先生則說道,人要講誠信,一個人講的一句話就叫信。于是就憑著一句口頭協(xié)議,陳老先生把泰國市場的代理全權交給蔡先生,直至蔡先生去世,他的兒子接手,一直到他的兒子不愿意在自行車行業(yè)從業(yè)才結束了這個協(xié)議。
隨后,陳老先生又走訪了新加坡、印尼及馬來西亞,未曾出國的他一走便是兩個多月。但一趟是值得的,在從馬來西亞返回香港的飛機上,他用筆將訂單一一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竟然接到了一億兩千多萬臺幣的訂單。當然接到的產(chǎn)品訂單都是跟花鼓有關聯(lián),但這些產(chǎn)品又與臺灣之前的產(chǎn)品有所不同,有英式,有德式的。返程中,他也尋思著怎樣如期交貨。回到臺灣,他就緊鑼密鼓籌備,邀請朋友加盟,四處借錢,設廠增加產(chǎn)量。久裕就在花鼓的專業(yè)領域真正發(fā)展起來,陳老表示,當時也沒想到自行車行業(yè)會走到今天這樣的榮景。
誠信一向是久裕所秉持的信條
上一篇:騎行版人在囧途:《走起,車輪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