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賬號需要綁定手機號才可以使
用評論、發(fā)帖、打賞。
請及時綁定,以保證產品功能順暢使用。
極致氣動 空氣動力學騎行速成終極指南
當你想要減少阻力時,首先要看鏡子。 你,作為騎手,比你的自行車大,占迎風抗阻總體截面的70%到80%,布朗利解釋道。 毫無疑問,降低你的軀干可以明顯減少了迎風抗阻面和總體阻力。 在達到收益遞減點的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 巴里和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模擬在騎行速度為45公里/小時風阻情況下,用一系列手部和身體姿勢來模擬精英公路賽和鐵人三項賽速度。
最高的阻力位置是經典的垂直騎行位置,騎手手握手變位置時,這需要430瓦克服空氣阻力。 手握下把位時可以節(jié)省一點能量,需要417瓦。 通過彎曲肘部和下壓腰部趴低時可以節(jié)省更多的能量,需要385瓦。 但最有效的空氣動力學姿勢實際上是手握手變,手臂彎曲,前臂與地面平行。 在這種姿勢下,車手只需要372瓦的功率,相比最初的手變位姿勢節(jié)省了13.4%的功率。
▲三種不同的騎行姿態(tài),可以看到圖三比圖一更為有效的降低了軀干位置,減少了風阻,節(jié)省了功率。
(關于以上九種騎行姿勢的延伸學習大家可以閱讀這篇:《學術派丨9種騎行姿勢哪家強?讓數據來告訴你》)
對于一個在40K計時賽程中輸出300瓦功率的車手來說,簡單的姿勢調整(彎曲肘部和降低軀干),就可以從起點到終點縮短近3分鐘。
▲TT騎行姿態(tài)
但事實證明,有一種看法被過度氣動化渲染了。 研究表明,隨著車手騎行姿勢的改變也會影響他們的呼吸和功率輸出。 在一項研究中,19名訓練有素的車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力量測試,從軀干與水平方向呈24°角開始,逐漸下降到0°角(或盡可能接近0,當然不是每個車手的腰部都能柔韌到爬得如此之低)。 測試的每個性能參數:包括功率、心率、踏頻、V02 max和峰值功率輸出都隨著軀干角度的下降而惡化。
功率輸出從最高位下降到最低位,下降了14%(51瓦)。 當然,車手的迎風截面也減少了(最多14%),因為他們騎行姿態(tài)變得更低了,所以他們在現實世界的條件下會有更多的空氣動力學優(yōu)勢。 然而,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最低坐姿阻礙了車手的最佳功率輸出表現,這使得即便是訓練有素的PRO們也應該避免這種坐姿。所以對于氣動騎行姿態(tài),這是一個在功率輸出受損和獲得空氣動力優(yōu)勢之間的權衡博弈,各有利弊。
“你騎行速度越慢,空氣動力學就能幫你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因為你花在路上的總時間更多!彼运俣嚷臍鈩有Ч匾獈
+1
22這句話意義不大但帶有嚴重的誤導性。我理解是,比如30公里距離,騎氣動車,30碼速度可以少1分鐘,15碼速度可以快3分鐘,從絕對值看15碼速度節(jié)約了更多時間。騎得慢比如騎游黨,本來對速度就沒有要求,所以氣動車對巡航30碼以下的騎友就是浪費錢。
+1
22這個邏輯就好像是普通車友達不到職業(yè)車手的水平,所以買高端車就是浪費錢一樣。邏輯是沒錯,但是有點綁架人。如果是對速度沒有要求來講,買任何車型都一樣。按道理說,水平越低的車手,器材帶來的紅利反而越大。
+1
22美利達曾經做過測試,職業(yè)車手氣動車和輕量車優(yōu)勢的分界線是8%。不過這是針對突圍車手來說的。對于大集團里的車手來說,輕量車更有優(yōu)勢。
+1
22作為一個極端的氣動黨,我看重氣動勝過上秤:慣用-17°長把立和STS設定,偏愛60-90mm的高框輪,喜歡碟剎和氣動架,經常騎鐵三,嗜好激進騎姿,熱衷做隊伍的火車頭……但是也非常具有自知之明,那就是遠遠躲開爬坡。
躺車普通人隨隨便便都40+了
+1
22身體一直線壓在車座上那招。。。
+1
22廣州美騎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377號
粵ICP備12045810號